第739章(1 / 2)

桓容 来自远方 1855 字 13天前

步下禅让台,桓容重新登车,群臣簇拥新帝入主台城。

百姓夹道,鲜花和绢绸铺满石路。

乐声不断响起,古老的韵律夹杂着新曲,伴着女郎清脆的歌声,绘制成一幅亘古不变的美好画卷。

人言乱世悲苦,然而,就在这个烽烟四起的时代,华夏先民的豪迈和坚毅依旧不灭。

刚毅和热情深深映入岁月长河,留下一幕幕让人记忆深刻的画面。随河水静静流淌,最终沉入河底,供后世人畅想追忆。

大辂行过御道,进入台城。

禅让大典至此,仅完成三分之二。

桓容需至太极殿更换衮冕,升殿受百官朝拜。当殿发下改元及大赦诏书,整个程序才算告一段落。

随后,桓容还要追封父祖,祭拜宗祠,祭祀郊外,册封百官,除司马氏旧国,分封桓氏族人。一个个算下来,至少三个月内,他都会忙得脚打后脑勺,没有任何空闲时间。

偏偏这种忙还和国事无关!

想想都是无奈。

可惜规矩如此,不能轻易改变。桓容只能咬咬牙,尽量在细节上缩短时间,甭管群臣是否有意见,在一点上他绝不让步!

该做的一样不落,只是刨除不必要的繁冗枝节,将两天缩短到半天。总不能因为他的“高效率”就各种挑毛病吧?

决心既下,坐上皇位的第一天,桓容就发挥简洁高效的工作作风,诏书简单明了,宦者宣读时都有些不习惯。

“改明年为太元元年,大赦天下。”

整道圣旨只有一句话,满打满算十二个字。

群臣都有点懵。

这和三省草拟的内容很不一样,简洁得过分,几乎砍掉了九成以上。

桓容不以为意,一句话能解决的事,非要扯上七八句纯属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生命十分珍贵,他要做的事很多,没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扯皮。

改元之事确定,桓容又拿出第二份圣旨。

内容一样简练,奉司马曜为陈留王,不移临海郡,改留建康。除旧国,司马氏诸王皆降为侯,不留虎贲,仅留护卫十人,不日还建康。诸郡公主降县主,逝者不改封。

“追尊先君为宣武皇帝,尊母为皇太后。”

“封叔父豁为南平王,叔父冲为寻阳王。”

除桓冲和桓豁,桓容未再封桓氏族人为王,几个从兄同样没有。

按照桓冲和桓豁之意,晋初司马氏防备大臣,分封诸侯王,令掌兵权,这才有了之后的八王之乱。

虽说贾后才是导火索,但诸侯王掌兵才是根源。如果没有兵权,想乱都乱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