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公主安坐上首,受下这份大礼,旋即请唐夫人起身,命宫婢送上茶汤糕点,笑着同对方叙话。
“听闻唐公长孙聪慧伶俐,武艺不凡,舞勺之年即能开一石弓。”南康公主道。
“太后殿下过誉。”唐夫人谦辞道,“不过是读过几卷经义,类其祖父,有些力气罢了。”
南康公主笑了,“夫人实在过谦。”
唐夫人打起精神应对,心中开始估算,南康公主提起唐氏长孙,究竟是何用意。
南康公主没有卖关子,很快话入正题。
“官家尚未立后,膝下并无皇子。两个幼弟一直养在宫中,刚过外傅之年,待元服后就要搬入青溪里。”
唐夫人没接话,等着南康公主继续向下说。
“这两个孩子都是拘不住的性子,一心想着随兄长出海。知晓元服前皆不可行,就闹着往学院读书,不肯日日拘在宫中。说起来,我也是头疼。”
“殿下有大志向。”
南康公主摆摆手,笑道:“属猴的,坐不住罢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轻笑,殿中气氛更显得轻松。
“让这两个坐不住的去学院,不晓得要闯出多少祸来。”南康公主叹息一声,道,“日前听官家提起唐公长孙,知其年少有为,性子沉稳,也是上学院的年纪。我就想着,可否让几个孩子做个伴?”
话到这里,意思已经十分清楚。
对唐家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只要把握好分寸,必能成为起身的助力。
“谢太后恩典!”
“哪里就提到这个。”南康公主笑着摇头,“夫人可先归家,将此事详细告知唐公。凡唐氏子侄,年龄合适皆可入学。”
“诺!”
唐夫人带着一肚子心事而来,又怀揣着满腹心事而去。
回到家中,将事情告知唐公洛,后者思量许久,召来几个孙辈,仔细叮嘱一番,拍板道:“都去学院!”
几个小少年双眼圆睁,不明白大父为何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偷眼看向亲爹,发现亲爹也是满头雾水,不明究里。
想不出缘由,只能听从大父之言,老老实实的跟着家人往学院报名,等着参加考试。
待小少年们离开,唐公洛扫视几个儿子和侄子,语重心长道:“唐氏在建康没有根基,是否能重立门楣,全看后辈是否出息。尔等需要牢记,唐氏不是士族,亦非外戚,我等侍奉的唯有官家!”
简言之,从今天开始,唐氏将独立于士族之外,成为建康朝廷中的另一股势力。
如今尚且渺小,但有天子为后盾,早晚会壮大起来。
对于桓容的意图,唐公洛能猜出两三分,却不可能完全猜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桓容的意思行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