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只是看着人挤人的场景,夏生打退堂鼓了。想起杨秀和他说的,码头那里有许多商船,便打定主意先去那。出了曲水镇,沿着大道走了大概十来分钟,远远的便看到河岸聚集的人群。

说是码头,其实只是一块稍微平整的空地,一架一米多宽的木桥延伸到河里,木桥两边此时停靠着七八条船坞。船都不大,船舱、甲板上堆着满满的货物。

好在人不是很多,夏生也顺利的挤进去。还没站稳,就听见船老板热情的招呼:“这位小哥卖点海菜吧,这可都是上好的海菜!我这里还有小鱼干,味道鲜美,价格便宜啊~~”

这里的人说话都带着不同的口音,好在仔细一点夏生也能听懂。抬眼一看,好嘛,一条条堆得半米高的不就是海带吗?

见夏生对海菜感兴趣,船老板更加热情的介绍:“小哥可能是没见过,这是南边海里才有的东西,味道是一级的棒!”

大泽国有几个州府是临海的,湖州府离海还隔了一个府,曲水镇又是属于湖州府相对偏北的,因此离海还有点距离。好在河流相通,运输方便,海货倒是不稀缺。

“大哥,怎么卖法?”

船老板见生意上门,裂开嘴露出一口黄牙,伸出五个手指头“一斤五个铜板!便宜的很!”

夏生见海带还是比较干的,只是上面沾了许多的盐粒和沙子恐怕增重了不少。想了想,夏生甜甜笑道:“大哥,我买个十斤算我便宜一点吧?四十文钱怎么样?”

夏生五官清秀,比起一般乡下的雌蓝多了一份明亮,那甜甜的笑容笑的船老板一阵晕乎,活到四十多岁这可是头一次见这么漂亮的雌蓝对自己笑啊。

头脑一热,大方的一挥手:“好嘞~~这就上称。”

虽然短了十文钱,船老板还是赚的。而且和乡下的那些喜欢讨价还价的雌蓝比起来,夏生行事可比他们大方多了。因此船老板在上称的时候一点犹豫都没有,给了十足十的量。

船老板忙着称海带,夏生则看着用竹筐装着的小鱼干。鱼干只有小孩小指那么粗,晒得很干,呈半透明。船老板是好眼色的,见到了赶紧介绍,“这是虾鱼干,味道鲜美的很,煮汤、做下酒菜也是极好的。给你家夫君带些回去?!”

听到“夫君”两个字夏生寒了一下,脑中却自然的浮现韩溪远的身影,白嫩的脸颊骤然染上了红霞。那俏生生的模样让周边的几个男人偷偷咽了好几口口水,心中暗暗骂了几声:娘的!

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下,夏生又称了两斤虾鱼。之后又买了些咸鱼干、虾干,这才提着一大堆东西走了。

回到镇上,街上行人少了些,见商铺里人也没那么多了,夏生先把买来的东西寄存在镇上熟悉的人店里,自己则去买调料品和一些干货。

中午的午饭夏生随便找了一家小摊,就着一碗热乎乎的馄饨吃着烧饼。此时街上还是人来人往,夏生吃着饭,颇有兴趣的四周观看着。这时,他远远看到一个脑满肥肠、满身珠光宝气的大胖子搂着一个娇娇弱弱的少年。

夏生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两人,除了两人的外形反差太大外,还因为他认识那个大胖子。圆滚滚的身材,腆着着大肚子,十根肥短的手指戴满了金戒指,裂嘴笑着,嚯!满口都是金晃晃的金牙!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秀山村的土财主李钱财。

看着他怀里的清丽少年,夏生想应该就是杨秀他们说的,李钱财新娶的三夫郎吧。

少年身形娇弱,五官秀美,微微皱着眉,果然是我见犹怜。夏生见那地主李钱财一手拉着少年的小手、一手扶着少年的腰进了镇上唯一的玉器行。

夏生吃完饭,两人也从玉器行出来了,出来的时候李钱财揽着少年昂首阔步,少年脸上一改之前的忧郁,挂着明媚的笑容。夏生注意到,少年左手晃动中隐约可以看见袖子下的手腕戴着一只碧绿的玉镯……

默默地站起身,夏生头也不回的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夏生去的地方是集市。此时集市的人已经不多了,东西也都是剩下的了。夏生倒也不在乎,采购了满满一箩筐蔬菜肉类。反正今天有车,东西买多了也不怕拿不回去。

买好东西他又拐到熟悉的那个卖鸡肉的小摊贩那,要了这段时间积下来的鸡毛。鸡肉老板笑眯眯的数了钱,把装着鸡毛的袋子给夏生,还热情的问:“小哥,还要吗?”

“要。跟以前一样帮我攒着,我下次来了拿!”

“好嘞!”

买好东西夏生回到了“刘记干货铺”,干货铺的老板原是秀山村人,前两年家搬到镇上,开了这间干货铺。于是赶集的时候,村里的人就经常把东西寄放到店里让店主人帮忙看着。

夏生不知道店主人叫什么,跟着村里人都叫他刘二叔。刘二叔也就四十多,有两个儿子和一个雌儿。大儿子在镇上最大的米行当管事,二儿子也是米铺的活计,唯一的雌儿也嫁到了曲水镇,夫婿是个工匠。

因为时常寄放东西,夏生和刘二叔也渐渐熟识,两人聊了会儿天,夏生边在店里逛了起来。

然后他居然找到了晒干的仙姑。只是看着那标价,夏生心肝颤了颤。

“这是咱们村里收购的干鲜菇,小夏要买吗?可以算你便宜一点。”

虽然最后刘二叔并没赚多少就卖给了夏生,但是还是花了不少钱。五两的鲜菇,付了一贯钱。

回去的路上,牛车拉着满满的货品。村里的人结伴唧唧喳喳的聊着各种事儿,今天那家的菜便宜又好啊,布庄里又有什么新式的布匹啊,那家铺子的东西又卖贵了啊……

夏生和杨秀、燕秋依然走在后头,正低声讨论着今天的收获,耳尖的夏生忽然听到前方飘来这样的对话——

“知道今天我在镇上碰上谁了吗?李财主和他家新婚的三夫郎!”

“哦,我也看见了。在李记的布庄碰上的,买了好大的一匹布呢~~别说,那布的颜色真好看!”

“我还看见他们去了戏院,说是去听戏。三夫郎肩上披的那件披肩是狐狸毛的吧?颜色可真好看。我上次在镇上看见福来饭庄的老板夫郎也穿了一件,一摸一样。”

……

那几个雌蓝并没有可以压低声音,所以夏生他们可以听的很清楚,刚刚还在说的起劲的杨秀和燕秋突然没了声。特别是燕秋,脸上的表情非常的复杂。

第28章

坐了半个月的船,终于安全度过了北海,双脚踩着厚实的土地居然让一众大汉忍不住激动了一把。

船队靠岸的地方是潞州府一个叫云枫县的码头。没有多做休息,各家把货物整理了用一辆辆准备好的马车装着。出发的时候商队分成了四拨先后走,韩溪远所在的商队被分在第二拨。

一车车绑的结结实实、披着雨披的货物由马拉着。古代贸易比韩溪远想象的更加的艰苦。好在前段时间刻意锻炼的身体壮实了许多,这些他都吃得消。

因为带着货,商队走的不快。安全起见,一路上都是能走官道决不挑小路,晚上落脚也是尽量选择有人烟的地方。因此行进的速度非常的慢。

潞州府是大泽国最靠北边的,越往北走平原越多,一望无际都是枯草遍布。路上商队遇上了两场大雪,幸运的是雪下得时间不长,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行程。

只是越靠近庆国,人烟越稀少,露宿野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这一天,商队走了一天也没看见一个村庄,眼看天就要黑了,无法只能在野外扎营。

进入平原后,为了安全大家没再分开走,商队的马车都是一辆跟着一辆。仗着人多,大家倒是不怎么担心安全。把马车围在中间,外面围着升起六七个大火堆。

烤着火驱去身体的寒气,体温慢慢的回升。就着火烤饼,一阵阵香气飘散。只是连着吃了四五天,再香的味道也引不起他们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