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2 / 2)

等到背黑锅的二等兵走上前来,答案随之揭晓。这条防线名叫“奥利弗”,是柯尼斯堡防御体系内圈的远郊工事。它保护着东普鲁士首府周边及北部半岛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旦苏军击破这条防线,再向前推进几公里就进入柯尼斯堡近郊了。

这样算来,“四十公里”大概是指从出发地到柯尼斯堡城区的距离。

“走吧,用不着我们自己生火了!”二等兵兀自向前走去。

站在山丘上极目远眺,隐约可见灰色的市区和蓝色的海岸线,它们相交之处混为一色,单以肉眼望去难以辨别。蓦然回首,南面天际飘荡着黑灰色的烟云,沿河防线上的战斗应该已经暂告一段落,击退苏军进攻却毫无可喜之处——每一战必然是以大量官兵阵亡牺牲为代价的,在苏军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防线的能量只会逐渐消耗,最终毁于一旦。那天前沿防线崩塌的可怕场面,至今仍是历历在目。

第67章 火头大兵

“嘿,伙计,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林恩,林恩·加尔戈!”

虽然德语水平还处于连入门的初级阶段,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提升,林恩已经不满足于从两本“神书”中获取知识,他这一路上没少和白山羊胡子交流,偶尔还能用简单的对话逗逗小卡萃丽。走过山丘向“奥利弗防线”前行时,他终于向背黑锅的兄弟“出手”了。

“卡尔,卡尔·德尔奥托!”党卫军二等兵头也不回地答道。

“我来自丹麦,你呢?”林恩又问。

“比利时,弗兰德!”

原来这也是一个外籍志愿兵,可人家的德语乍就说的这么溜捏?

在鼎盛时期达到百万规模的党卫军部队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兵并不少。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居住在外国的日耳曼人,也有狂热崇拜纳粹、崇拜元首的“发烧友”,芬兰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荷兰人、比利时人甚至还有法国人。当然了,还有不少是为了生计、为了复仇的。总的来说,根据他们各自隶属的党卫军部队就可以大致辨别出他们的身份和性质。

“你也是日耳曼人吧?”林恩卷着小舌头说道。

“当然!”背着黑锅的二等兵回答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丹麦人都在第11装甲兵师,它一个月前就从拉脱维亚直接撤回德国去休整了吧!”

这句话有些长,若不是白山羊胡子在后面悄悄翻译了几个关键性的英语单词,林恩还理解不了意思。不过,即便弄懂了意思,他却无法回答:除非是党卫军的骨灰级军迷,谁记得历史上各师的作战路线和最终结局?

迟迟未得林恩的回应,二等兵半转过身来说:“嘿,伙计,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你:你好像掉队了!”

“也许吧!”林恩边想边说道,“可我的伙伴、我的长官都在后面的防线里!”

这短短一句话错漏百出,以至于二等兵停住了脚步看着林恩:“伙计,你的德语说得可不怎么好!”

林恩故作无奈地耸肩道:“我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丹麦人,所以……”

(备注:丹麦语虽然和德语有着共同的来源,即日耳曼语,但由于分化的时间较为久远,到了近现代,书面语仅有大约40和德语相通,口语方面相差较大,且语法已经失去了变格,这方面更加类似于英语。当然了,主角使用英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普及英语,_)

二等兵看来并没有对林恩的身份产生怀疑,他善意地点点头:“噢,理解,不必解释!”

林恩有些画蛇添足地说:“我目前正在很努力地学习德语!”

“那加油吧!”二等兵略略加快了步伐。不多会儿,一行五人就来到了阵地前,还未靠近,一名持枪的哨兵就喊道:“站住,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