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无敌!”突击队员们低沉而坚定的应和说。
想当初两手各持一支毛瑟驳壳枪,在东线、奥拉宁堡和柏林威风凛凛地与苏军作战,如今顺手的家什换成了美制“柯尔特”,林恩的战斗狂性仍旧被浓烈的血腥味激发出来。他带头冲到军械库大门前,却并不鲁莽的埋头进去,而是闪身下蹲、双手举枪,并用最快的速度审视战场:这仓库里灯光透亮、无所遮掩,两边堆积着如山的各种装备物资以及蒙着帆布的吉普车,中间一条宽敞但不足以容纳卡车穿行的过道,美军官兵们用轮式叉车(这玩意儿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在二战时已经较为普及了)将整箱的弹药物资往外面的卡车上运。此时仓库里大约有二三十人,大都是穿着制服、没有携带武器的美军人员,叉车无法搬运的坦克就安置于靠近军械库大门的位置,一共四辆,靠内的两辆还蒙着帆布,美军士兵“试着发动”的则是靠外的两辆。看外形,它们外观貌似二战战场上颇为常见的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可炮塔偏小,车体轮廓也不够饱满,内行人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是美国陆军40年代组建装甲部队的主力——2轻型坦克。事实上,它不论速度、火力、防御都比3次,综合性能差强人意,也只有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能够跟日本人的小豆坦克过过招,登陆欧洲战场根本不堪一击。它们对美国陆军的意义就如同i号坦克对于德国军队,主要是在人员训练、战术研究和经验积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又一次证明,林恩的直觉判断是较为准确的。听到门外的枪声,军械库内的美军官兵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妙,然而除了一些军官佩带了手枪,其余士兵并没有把相对笨重的步枪或者冲锋枪挂在身上——军械库靠外的位置有两排武器柜,存储着已经开封只是暂时不用的枪械武器,士兵们就近冲向这些武器柜,另一些人则临时撬开弹药箱准备从中拿取子弹。见到林恩这样一个浑身是血的“美国军官”持枪冲了进来,他们顿时目瞪口呆,但紧跟着冲进军械库的人则让他们的惊讶转变成了惶恐:灯光下第一眼的感觉,是遭到了德军精锐的伞兵攻击!
伞兵也好,特战突击队也罢,都是极其危险的对手。不过要论危险程度,最可怕的绝对的仍是那个血人般的“美国军官”,他那两支点45口径(1143)的柯尔特手枪连连开火,瞬间就将两名还没来得及钻进坦克的美军士兵击倒,但这还只是开胃菜,他眼中像是只有坦克,全然不顾周围的美军士兵已经拿起武器或是正准备拿起武器,风一般冲向了靠左边那辆2,动作敏捷的完全不像是受伤的样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来到坦克旁边,钻进坦克里面的美军士兵还在竭力转动炮塔,然而这些稍显古老的家伙实在不容易使唤,没等火炮或机枪开火,“血人”已经从没有关闭的驾驶舱口钻了进去,然后坦克里面就传出几声枪响。须臾,“血人”又从驾驶舱口探出脑袋和小半个身子,将那里作为他的射击掩体连连向附近那些手里拿了武器的美军士兵射击。在他的带领下,后面四个“德国伞兵”也展现出了以一当十的气魄和战斗力,他们手中的突击步枪顺畅地喷射出致命的火舌,才片刻的功夫就将武器柜那边的十余名美军士兵悉数干掉,虽然其中一人旋即被躲在角落里的美军军官射中,但其他人全然无惧枪弹可能引发的弹药爆炸,继续射杀军械库内残存的美军官兵。
第75章 生命如夏花
由林恩这种不要命的指挥官带领,加上一群不要命的铁血战士追随,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进攻军械库的战斗即宣告结束,区区5个人干掉了27名美军官兵,且仅有一人受了弹伤……
林恩从2轻型坦克的驾驶舱里爬出来,快步走到那名受伤的突击队员身旁,这个不太走运的家伙腹部中弹,另一名突击队员正给他作止血处理。
“嘿,伙计,你还好吧?”林恩关切的问道。
战斗中难免有伤亡,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何况还是这种以少敌多的仗。然而站在情感的角度,谁又愿意将可亲的战友留在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甚至不能安放一座墓碑?
“情况有些糟糕!”这位突击队员强忍着伤痛苦笑道,“长官你们先走吧!我留在这里断后!”
这样的大义让人既感慨又无奈——为什么这样的战士组成的军队仍是战争的失败者。林恩断然说道:“开玩笑,我林恩·加尔戈从不抛下任何一个兄弟!伙计,你包扎好伤口就扶他回吉普车上,其余人……分别安放炸药和导火索,我们要将这里炸掉!”
都是经受过特战训练的夜战精英,突击队员们旋即按照林恩吩咐的行动起来。
止血包扎,林恩帮不上什么忙,他起身走到过道中央,除了四辆坦克和一些吉普车、轻型步兵炮,这座军械库里存放的都是整箱整箱的物资——枪械、弹药、炸药,而且皆是美军的制式武器弹药,对于仍使用德制装备的突击队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他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回到了靠外的两辆2坦克上,之前美军官兵已在调试这些存放多时的“老家伙”。就战斗性能而言,这种轻型坦克根本登不上台面,然而此地并非欧洲战场,基地附近驻扎的美军部队,拥有坦克和重炮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想到这里,林恩重新钻进刚才那辆坦克,利用自己在“吸血鬼”突击队训练营学到的坦克架势技能,尝试着将它发动起来。
咕隆咕隆……
小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清脆地嘶鸣起来,美军坦克的早期研发对英国坦克借鉴不少,2的驾驶系统跟林恩在突击队训练时接触的英军坦克相差无几。经过短暂的摸索,他还是较为顺利地驱使其移动起来,前进、右转、前进,林恩坐在打开舱盖的驾驶位置,看着军械库的大门一点点靠近,这像是一个简单的驾驶游戏,心里也确实有那么一点点自豪感。在无人喝彩的情况下,他将这辆年代并不久远但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主流的轻型坦克驶出军械库,在自己刚才开来的吉普车旁停下。先前那名突击队员已经将伤员搀扶过来,加上在外警戒的,已经有三人坐在了吉普车上。熄火离开坦克,林恩与他们简单交流了一下,对操炮比较有信心的那位跟着自己临时客串装甲兵,另一人负责驾驶吉普车并将伤员送回到医疗站那边。
让自愿操炮的突击队员帮着自己将刚才击毙在坦克里面的美军士兵拖出去,林恩又亲自检查了这辆坦克的油料和弹药。看得出来,美国佬之前已经为它做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油缸里灌满了新装的汽油,内舱弹药箱里也装好了37毫米炮弹和机枪子弹,而这也为自己省却了不少麻烦。
不多会儿,突击队员们就地取材地在军械库里装好了引爆物,林恩最后来到门口看了看,仍是感慨美国佬的“奢侈”:区区两个营的守卫部队,用得着储备这足以应付一场战役的武器弹药么?
可是转念一想,现代战争拼的不仅仅是军队的素质和意志,是否有强大的国力和工业实力作为后盾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此时林恩又有些黯然,自己虽有抱负却未必有实现的机会。
“点火,撤退!”他冷冷下令。
点燃多根导火索之后,两名突击队员迅速离开军械库,林恩让他们一人上吉普车照顾伤员并应付途中可能的战斗,一人上坦克操纵机枪,自己亲自驾驶2往医疗站的方向开去——考虑到技术人员们在工作生活中随时可能有个头晕目眩、手脚抽筋什么的,医疗站设在基地工作区和生活区之间。
在并不足够熟悉其性能的情况下,林恩没办法将这辆美制轻型坦克开到58公里每小时的公路极速,但这比起驾驶吉普车来仍是相当爽快:可以不必理会铁丝网门的阻拦直接冲撞碾压,看到美军哨兵也不用再下来糊弄,直接用坦克上的机枪扫射清理,既省时又省力,唯一需要留意的就是那些占领制高点并实施战斗封锁的己方人员。
走出没多远,惊天动地的轰响声从后方传来,其声势比原子弹试爆的那一刻还要磅礴,巨大的爆炸声瞬间压过了外围仍旧吵杂的防空炮声。坐在驾驶舱里,林恩虽不能回头观望军械库爆炸的壮丽场景,但陡然变亮的视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场爆炸的激烈程度。
前方天际,闪着银光的“不明飞行物”仍能够看见,只是看它飞行的方向,应该很快就要离开美军防空部队的视线了,也不知它是否还有充足的燃料再多转几分钟。时间紧迫,林恩选择最直接的路径埋头猛冲,几分钟的功夫,这对“轻型坦克领头、吉普车殿后”的新奇组合就顺利驶抵了突击队员占领下的医疗站,满地的尸体犹在,周围也有隐隐约约的枪声传来。林恩将坦克正面朝向基地大门,倒退着将它停在建筑旁边的阴暗角落里,让两名突击队员留在坦克上操纵火炮和机枪,以应付发现异常后随时可能投入反扑的外围美军部队。在这之后,他迅速扯下美军的军帽和沾满了鲜血的美军制服,帮着突击队员们将受伤的同伴抬下吉普车,拿了这名暂时失去战斗力的突击队员的钢盔和突击步枪,光膀子穿背心,扣上钢盔,开着吉普车就往基地生活区域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