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我就不由有些奇怪了,越鬼子这种冲锋的方法似乎很有效,为什么我447团之前进攻这217高地的时候不这么干的?
后来想想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447团的部队是在越军的包围之中,如果他们也像这些越军一样全力朝217高地发起进攻,那么毫无疑问的会遭到其它方向的越军的进攻,甚至还有可能腹背受敌……所以战场往往不是孤立的。
不过越军这样的冲锋似乎也并不能轻易达到目的,原因是我军也有我们的炮兵,也有我们的防御部队。
这时候就正是要用炮弹的时候,罗连长在步话机里一阵呼叫之后,很快217高地后方的我军炮兵就朝坦克防线打了一排炮弹……这一排炮弹不多,不过就只有十几发。按团长的话是,我们要在这个高地上坚持五、七天,而我们的炮弹却十分有限,所以应该节省着用。
但这些炮弹发挥的作用却不少,因为它们就在越军的坦克防线周围炸开……炮弹炸开的弹片是由下往上飞射的,而越军在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手是高站在坦克上的,所以他们被炮弹杀伤的慨率很大,就算不被弹片直接击中也会被炮弹炸开的冲击波震倒,于是炮弹响起的那一刻……来自坦克防线上的火力掩护霎时就弱了许多。
连长也就是乘着这时候下了攻击的命令。
我们在这山顶上也是布置了十几挺机枪的,这其中还有几挺是越鬼子原本就布置在山顶阵地的高射机枪……这些机枪阵地布置得很巧妙,它们无一例外的是构筑在山顶阵地的棱线位置,也就是人和枪都躲在斜面的这一侧,射出的子弹却可以打到另一侧越军的位置。
这些点……就是像坦克炮这样的直射武器无法威胁到的,于是他们在大多时候都可以与越军进行对射。
再加上我们在战壕上布置的轻重机枪和战士们手中的ak47,只这一下就抢占了先进将越军坦克防线的火力压住。
越军坦克防线上的火力掩护被我军压住,那些冲上了反斜面的越军部队便又是活生生的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应该说这些越军很可怜,他们能够充当掩体的就只有迫击炮和坦克炮炸出的不大的弹坑,我军是居高临下,高射角使这些弹坑无法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掩护,于是随着一声声枪响……又是一个越军连队躺倒在了阵地上。
只不过,跟上一批越军一样,这批越军在临死之前尽量将自己携带的爆炸物在附近引爆,有的甚于为求解脱,甚至是拉燃了手榴弹后往山下滚。
于是,雷区上的通道就这样在越军进攻下越打越宽……
第一百六十三章 坦克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冲锋的越军倒下了一批紧接着又上来一批,坦克防线上的越军火力也几乎不停地朝我军扫射。当然,打到后面坦克炮和迫击炮似乎已经没了作用,毕竟坦克上的炮弹只有有限的几十发,而且这其中还有些针对坦克的穿甲弹。
这接连不断的战斗只累得我和战士们连气都喘不过来……话说我们从这一仗开打以来就没怎么休息,先是在正面与敌人开打,之后就是清剿越军残余,这中间仅仅只是休息了一个小时就一路急行军到这黄连山参加战斗……可以说这时我们的体力几乎就已经到了极限。
罗连长也有想过用准备替补我们的四连交换阵地……但跟团长商量了一番后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原因有两个:
一是战斗进行得太紧了,越鬼子是一波接着一波,他们总是在前一波攻上斜面与我军作战时,后一波就利用坦克防线紧跟着做好战斗准备,只等着前一波打得差不多了就接着往前冲。
这样的进攻密度让我们不敢轻易换防,因为部队在换防的时候特别是在狭窄的战壕里换防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拥挤、混乱的情况,如果越鬼子趁着这时候发起冲锋……那很有可能会让他们突破防线。
另一个原因,是团长担心就算我们成功换防,那新上去的战士一时也无法适应这么紧张激烈的战斗……这点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这就像刚睡醒的人不适合做剧烈运动或是剧烈运动之后不适宜马上就放松休息一样,这打仗也要有心理准备的进入战斗状态后才能打得好。
也许有人会说……那可以让替补的四连以班为单位或是以排为单位进行替换,这样一不会混乱,二也可以让四连的战士逐批的进入战斗状态不是?
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指挥协同问题。
有人认为这还不简单,直接让替补部队服从罗连长的命令就可以了。
但在战场上却并不是听谁的命令这么简单,很多时候,一名指挥官应该要对手下的这些兵比较熟悉,至少要对干部、骨干比较熟悉,对他们的能力和战斗力有一个大慨的了解,然后才能根据其能力分配任务或是做出决定。
这如果一下就上来一堆的生面孔,那不只是罗连长心里没底,就连我们这些兵心里都发虚,那时我们心里就会想:这些新来的能守得住我们的侧翼吗?在战场上能跟我们步调一致吗?我们能放心的把命交给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