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页(1 / 2)

应该说这名军官的分析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事实摆在我们眼前,苏联无论是装备、兵力还是素质都强过我们很多,那么如果坚守的话……其结果就是部队一支支被歼灭,最后那政治中心或是经济命脉还是得放弃!

“黄司令说得对!”也有军官赞同黄司令道:“杨营长分析的的确有道理……诱敌深入会给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会使我国经济倒退几十年……但是打仗从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与其把所有的兵力投到边境让敌人吃掉,还不如保存有生力量与敌人周旋……我们军队有打持久战的传统,跟小日本打了八年,再加上打国民党都有十一年,抗美援朝打的也是持久战……这才是我们的长处!我们就跟敌人比毅力,拼精神!”

于是会场内又是一片争论声,有些赞同诱敌深入,有些人反对……那是争得不可开交!

其实我是知道的……军官们虽然知道诱敌深入有诸多缺点但还在坚持使用,一部份原因是没有更好的战略所以不得以而为之,另一部份原因……则是因为这个战略是我军的传统,而且还是经过实践检验在过去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以弱胜强打败对手的。

“杨营长!”黄司令问:“如果你觉得诱敌深入不行……那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么一说我就有些为难了,不过好在我是一个现代人,知道的事情要比这些干部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我知道的一些事情还是经过反复论证是正确并开始实施的。

于是我就说道:“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能否在被敌人封锁住海岸线的情况下还能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打小日本的时候,全世界有那么多反法西斯国家支持我们,但是他们的支援偏偏就因为海岸线被日军封锁而无法运到我们手里……这其中我们的确是开辟了一条的中缅公路,但运输量却少得可怜,而且很容易就被敌人的空中力量封锁。以前小日本可以这样做,现在的苏联可以这样做,以后我们任何一个敌人都可以这样做……所以,从长远考虑,我们必须开辟一条相对较为安全、可靠、运输量大而且不易被封锁的通道!”

“这个通道已经有了!”张司令说:“就是中巴公路……你说的没错,我们之前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赶在去年刚刚把这条公路完成!”

“哦!”我点了点头。

其实我说的也就是中巴公路,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国,修这么一条公路通往巴基斯坦,然后巴基斯坦的另一头就是印度洋……于是敌国想要封锁起来就十分困难了。

当然,公路是远远不够的……它的运输量完全不能满足一支几百万军队的作战需求,所以到现代时才要建铁路,建石油管道。

“有这么一条通道就好办多了!”我说:“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现在中苏的情况,是苏联突袭,我军防守……突袭的好处就是在战略上居于主动地位,其兵力及军事技术都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并能较好的展开。从我方来说……虽然有反侵略的准备,但我军的指挥系统、通信设施、交通枢纽等,将不可避免的受到破坏和损失,这时候敌强我弱的形势是很明显的。但防御也有防御的优势,在防御中……我们可以用一小部份部队牵制住大量的敌,让敌人难以朝前推进或者前进速度缓慢……也就是以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等手段制止敌人长驱直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以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比如全民动员、扩充部队,工厂搬迁等,与此同时在后方再大力开辟运输通道,这样我们才有条件有基础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众干部闻言不由都沉默了,这个方法明显要比诱敌深入或是坚守都要好!

第二百三十章 会议(四)

其实我对苏联这个假想敌并不是很感兴趣,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我明知道苏联不会入侵我国嘛,那假想起来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不过既然会议室里的干部一个个都争的面红耳赤的……那我这个小小的营长也就只能配合着了。

接下来争论焦点,还是集中在怎么打上……虽然说我也提出了一个方案,而且这个方案也得到了大多数干部的认可,但可想而知的是……一旦战争这么打起来,我国的北方和沿海地带还是不可避免的要被敌人进攻而遭受到损失。

所以,大家都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一种能够尽量减少损失的方法。

可是这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大可能……战争嘛!损失是必然的,特别是假想敌还是如此强大的苏联,那如果真打起来想要没有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似乎还是有可能的……

我很快就想到了一点,于是就对正争得面红耳赤的张司令和黄司令说道:“司令……我们其实可以做些事,让苏联脱不开身……”

“说说看……”张司令和黄司令马上就停下了争吵饶有兴趣的朝我望来。

“我是这样想的……”我说:“最好的战场就是在国外……也就是说这仗如果能在外面打,而不会烧到我们国家,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你这不是废话吗?”张司令说:“要是能在国外打……谁还不愿意这么干?”

“你的意思是说……”黄司令满而疑惑的说道:“反过来打到苏联或是蒙古去?这只怕不大可能吧……先不说敌强我弱,地形上我们也不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