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会知道喀布尔……完全是因为在白沙瓦的那条河叫“喀布尔河”……为什么白沙瓦的那条河的名字会是喀布尔河呢?问了哈桑才知道……白沙瓦的那条河跟喀布尔城里的那条河是同一条河……也就是说,喀布尔就座落在白沙瓦的上游。
它离我们所在的并不远……这得归功于我们之前的计划,我们原本就是计划在喀布尔通往坎大哈的公路上伏击苏军,所以也没有太过偏离主线,于是在第二天天亮前就赶到了喀布尔城外几公里的地方……
我们没有再往前走,为的是担心被敌人发现我们的行踪……不过就像之前猜测的那样,这片地区并不是苏军和政府军清剿的目标,因为我们可以在望远镜里看到远处的公路……在那里一批又一批的汽车、坦克、装甲车急驰而过,有时还会有几架直升机从低空掠过……却始终都没有哪支部队会停下脚步来往我们所在的这片山区里搜索一番。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吧……再加上苏联和政府军本来就兵力不够,所以顾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就不奇怪了。
但我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分散开来掩藏好后就在烈日下边休息边等待……等到中午的时候哈桑派出的几个人就回来了。
“杨营长!”哈桑兴奋的说:“跟内应联系上了,他们说留守在喀布尔的部队只有政府军一个团苏联军一个营……而且空军到今天就全部派出去了!”
“很了!”我说:“毒贩那边呢?”
“也联系上了!”哈桑回答:“只要你给一个时间!”
“事不宜迟!”我说:“就在今晚七点!”
第二十三章 伏击
时间之所以要定在晚上七点……那是因为这时正是苏联军队和政府军完成一天的任务正要回营休息的时候。这时的他们经过一整天的追捕游击队,只怕已经是筋疲力尽,甚至也许坦克、装甲车的弹药和燃油都没来得及补充。
而对于我们……这时才刚刚是漫漫长夜的开始,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有一整晚的时间逃出苏联军队的追踪。
当然……这时苏联军队的直升机、侦察机等空中力量都已经回城了……喀布尔外面都没有机场嘛,所以直升机这些金贵的玩意在完成任务后必须得回到喀布尔才不致于被游击队偷袭。
就像我们看到的一样……一架又一架的直升机就像回巢的蜜蜂似的从四面八方飞回到喀布尔。
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原因是我很清楚这些被称为“雌鹿”的米格24是苏联装备的第一款武装直升机,它上面的武器装备可不是我们这些大多只装备轻武器的步兵可以对付得了的。
但我却从拉吉尔那知道一点……目前的米格24并没有多少夜战能力,不知道是没有装备夜视仪还是这时代的夜视仪还没先进到可以在空中准确识别地面部队的原因,总之苏联这时候的米格24夜战还是依靠聚光灯对地面进行照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放心多了……聚光灯对地面照射,这方法对于直升机来说很显然是致命的,一方面其搜寻能力并不强,特别是在这到处都是石头的山区里……聚光灯的光线再强也无法穿透石头。另一方面则是会暴露自己……用聚光灯搜索就必须得低空飞行,再加上有一个大灯在头顶上亮着,而且低空搜索时速度又不快……于是很容易就会成为机枪、火箭筒之类的武器的目标。
这也是我敢在这种情况下进攻喀布尔的原因。
天色在六点的时候就渐渐暗了下来……乘着这个时间,我们就在哈桑一行人的带领下偷偷运动到坎大哈至喀布尔的公路旁边。
坎大哈和喀布尔是阿富汗两个最大的城市,它们之间的公路一共有389公里……这条公路不仅很长而且还相当危险,这里的危险不仅是指其路况差,更是因为附近到处都是方便游击队隐藏的山区。
又因为这条公路对苏联入侵阿富汗极其重要……苏联的军事物资必须由这条公路源源不断的运送至坎大哈,然后再由坎大哈运送至各个前线……也就是说坎大哈就是苏联对付阿富汗游击队的另外一个中转站……坎大哈与喀布尔正好一南一北的正对着整个漫长的巴阿边境,甚至坎大哈在军事上的地位比喀布尔还要重要,因为它的另一边就是漫长伊巴边境。
于是这条公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泉之路”……阿富汗游击队频频在这片山区设伏,破坏、劫掠、阻截等无所不用其极,这使得苏联军队这次扫荡的主要目标就是肃清喀坎两大城市之间的游击队,以保证这条重要补给线的安全。
从这一点来说……苏联军队的确是没有多少游击战的经验。
游击队这玩意……讲究的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所以对付游击战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扫荡,而是用游击战对付游击战……
就像我们在自卫反击战时对越南做的那样,首先是拉开一张网,就像是在地图上分成一个个一格子,然后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开来进入山区把自己负责的小格子里的敌人给剿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