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页(1 / 2)

当然……这些事就用不着我来操心,否则的话我手下的那些参谋们不都没事干了吗?!

我要做的……就是赵敬平把他们在短时间内讨论出来的作战方案向我报告,我点个头就是!

赵敬平的准备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首先当然就是与炮兵部队联系并让他们做好准备……这一点是协同作战里最重要的部队,因为这时候时间有限……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十五分钟内……其实还没有十五分钟,原因我们还必须留下更多的时间做下一步准备。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几分钟内尽可能多的联系到炮兵部队。

当然,这里说的炮兵部队绝不仅仅只是迫炮部队……虽说这一仗主体应该是迫炮部队,因为敌人是在法卡山的反斜面发起进攻,那是远程火炮的死角。但这并不意味着远程火炮部队就不需要准备了……否则的话,要是越军远程火炮突然对我迫炮阵地进行火力压制怎么办?这不但会使我迫炮部队遭受损失,还会白白浪费了一个打击越军炮兵的机会。

这件事很快就交由闯王去负责,他是炮兵参谋……对于炮兵之间的那些术语或是坐标数据的敏感度要比其它人强得多,所以与各部队炮兵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向来都是由让他去做。

其次就是让直升机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到现在我才体会到直升机这玩意在战场上是很有用的东西,就比如说现在……在这种烟雾弥漫的战场上能够精确打击越鬼子的,只怕就只有直升机了……它们在战场上几乎就可以说是没有死角,而且能够近距离全方位的观察敌军的动向,随时都可以为战线后方的我军部队提供宝贵的情报。

最后就是让几架直升机搭载着几名炮兵观察员紧急升空。

这几架直升机的任务是……与我军迫炮部队取得联系,并做好为迫炮部队提供坐标引导其对越军进行追杀的准备。甚至有几名炮兵观察员还有些时间剩……于是就指挥着迫炮部队进行了一、两次试射。

试射的目的就不用说了……就是为了看看提供出的坐标是不是能准确的打在预想的位置上。

我们之所以放心大胆的试射……是因为这时的法卡山已经炸成了一片,这时我们再往法卡山反斜面上炸几发炮弹也不会引起越军的注意,因为他们会想……这或许是己方的炮弹打近的结果吧……毕竟这是很有可能的,越军的迫击炮都是游动炮,打几发就要转移阵地然后再重新观测目标开火的……这样转换的次数一多,忙中自然就难免会出错。

事实也的确如此……虽说越军炮兵的目标是法卡山反斜面,其实落在正斜面的炮弹却也有不少,这也使得我军试射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是我军炮兵观察员也无法确定哪些炮弹是我军炮兵打的!于是在试射了两发后……就认为没必要冒着暴露我军计划的风险去完成试射,于是就放弃了试射这个有些得不偿失的行动。

我在望远镜里看着两个往法卡山摸上来的越军连队一声不吭,在一旁边的赵敬平和闯王等几个参谋却是满脸紧张的看着我……

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紧张,这时的越军已经摸到了法卡山的半山腰,如果再不打的话……越鬼子就很有可能侵入我军迫炮封锁的极限了,这极限就是炮弹有可能误伤自己人的位置。

但我却始终没有下达炮击的命令,而是在继续等着……

直到越鬼子原本猛烈的炮火突然一滞……这就是我等的那一刻,因为我很清楚一点,越军步兵想要冲上来,那越军迫击炮肯定也会减少轰炸密度甚至是停止轰炸……越军同样也担心误伤自己人嘛!

而这时就是越军高喊着对我军3号阵地发起冲锋的时候……越军甚至还会以为这时的3号阵地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唾手可得,然而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

“放!”我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字。

得到命令的闯王当即朝步话机里大喊一声:“放!”

霎时就是炮声大作……这炮声几乎就是在越鬼子炮声停息的那一刻就响起的,两个迫炮团的迫击炮几乎在同一时间就朝法卡山反斜面上倾泻出无数的炮弹……

而这时,在法卡山反斜面半山腰的越军,却以为这时炮兵应该停止轰炸,于是高喊一声个个端着枪挺着胸以最快的速度往3号阵地上冲……

于是我们这迎头砸下的一批炮弹当即就将越鬼子炸得人仰马翻,我在望远镜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个个越鬼子被炮弹狠狠地掀到空中接着摔到法卡山的山脚下!

更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这些越军步兵还有相当一部份指挥官以为这是自己的迫炮部队误炸,于是一个个都在步话机里疯叫:“怎么回事?不是说炮兵会停止轰炸吗?怎么还在炸?而且还是往我们自己人头上炸!马上命令炮兵停止轰炸!”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越军会有这样的误会就意味着他们还会继续冲锋……他们以为这炮弹很快就会停下来了嘛,所以尽管他们在这炮弹下死伤惨重,但指挥官还在继续喝令他们往前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