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反坦克射手和狙击手对于空降部队来说是之前没有的兵种,所以绝大多数都是靠其它部队调入。机枪手和炮手那是空降部队原本就有的,只是空降部队原本就不多,比如迫击炮手一个团也只有两百多名……伞具承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多了也没用。
现在我们要增加这些重装备的比例,再加上又淘汰掉一部份不合格的炮手,于是这部份就是占调入兵员很大的比重。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装甲部队。
原本按照赵敬平及参谋们的意思是:这时我军空军还没有空投装甲车、坦克这样重装备的能力,所以在训练团中引进装甲部队似乎并不是很有必要。
初时我也觉得这个想法有道理,没有空投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在作战时基本没有这种装备,那平时练来干什么呢?再加上我的历史知识又告诉我,要掌握空投这些重装备的技术,至少还要过二十年,那就更没有练步坦协同的必要了。
但想了想我又觉得有些不对……
首先是这空降兵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也常常需要与友军部队配合,比如友军部队被包围需要空降部队去增援,极端情况下如果是一支装甲部队被包围而空降部队又没练过步坦协同,那只怕就会让我们左右为难了。
甚至空降兵还有一项任务是做为快速反应部队使用的,也就是先期投入正面战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步兵在其后跟进增援的这种作战模式。这时候也就会出现步坦协同了。
正所谓机会是留给有装备的人,所以这步坦协同也是有必要练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翼伞
其次是从我们合成营训练的经验知道,练过步坦协同后就会更加熟悉坦克的弱点,比如熟知坦克的俯角、仰角及机枪的射击死角等等。
而这时代我军空降部队的天敌就是敌人的装甲部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装甲车可以快速的赶到我军空投位置在我军空降部队还没集结还未形成战斗力时就可能给我军重创。
坦克方面则是因为我空降部队缺乏反坦克装备,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以前反坦克那完全靠的都是老式无后座力及火箭筒,其发射穿甲弹的射程都是300米,300米以上是一片空白。到了现在就形成了300米以内用火箭筒,500米以内用无后座力炮,3000米以内用红剑73这样完整的反坦克、反装甲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更熟练的解决这些“天敌”,进行步坦协同也是有必要的。
但很明显的是这装甲部队不能多,毕竟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空投,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调进来的装甲部队其实很悲剧的只能被当作训练使用。
训练工作很快就展开了,因为合成营的战士们都进行过这种合成训练,所以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战术营的指导部队进行全新的战术训练,狙击连就开始着手训练一批新的狙击手。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而我这个营长却反而变得像是个闲人有些无所事事了。
闲着无聊我就会到训练场上看看战士们的训练,同时再享受一下周围士兵们朝我投来的景仰的目光……这就是合成营训练的附送赠品,合成营的战士在进行训练或是上课时,总是时不时的冒出一句我们营长怎样怎样,话说我在战场上留下的可圈可点的战斗还真不少,而且曾经还是一名狙击手,于是在训练时战士们自然少不了要提起我。于是这时间一长,很快几乎全团的人都知道我的英雄事迹了。
对于这我自然就是全盘接受了,咱当兵的嘛,在战场上打生打死的不就是为了这点荣誉了,正所谓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这别人给咱这么大的面子也是我的光荣!
只是我所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战士们中传得更多的我的光荣史,不是其它的而是和几个女兵的风流史。而且这风流史还是一传十十传百,这其中还不断的进行添油加醋的,还没几天整个空降部队在这方面都对我羡慕嫉妒恨了。
当然,这些也只是他们的无端猜测,要知道跟我交往的可是陈依依、陈巧巧这类的人物,她们想不让人发现的话,那只怕没有人能摸得着她们的影子。
“杨营长!”就在我逛到了靶场的时候,却发现吴团长也带着几个参谋在那看着,这一回倒是吴团长先走上来与我打招呼:“杨营长这么有空!”
“没办法!”我笑着说:“参谋部都把训练的事安排好了,我就变成闲人一个!”
“嗯!”吴团长脸上挤出了点笑容,说道:“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就是好,我问过赵参谋,他说这些训练方案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杨营长你的想法。我不得不承认这些战术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据说在战场上还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这就更不容易了!”
听着吴团长的话我就知道他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