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翟哲回来已有一个月来,宁绍军镇陈兵钱塘江侧,操练不息,声势唬人。
翟哲一直在等,等到他听说马士英举荐阮大铖为兵部侍郎时,上书请往江北守御,并求加募兵两万,并求今年的军饷。
这段时间南京登基大典,事情太忙了,翟哲没有急于去打扰马士英。东林党在江南根基深厚,如高宏图和钱谦益都入阁办事,当马士英任用阮大铖时,就标明他对朝政已经基本完成了控制。
柳随风一直留在南京活动,还在与东林党人以及左良玉等人联系。皇位之争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从马士英启用阮大铖开始,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争斗将不可避免。
翟哲是亲东林党的军镇,在马士英的眼中又是可以收买的人。对他既有招揽之心,又心生防范。左良玉在武昌,翟哲在浙东腹地,若两路防御,难免会力不从心,但翟哲前日的表现表明他与东林党并不是铁板一块。
翟哲暗自惋惜,若马士英不用阮大铖,与东林党之间的裂痕不是不可以弥补,毕竟他妹夫杨文聪与东林党人交好,他自己也不是阉党中人。但当年他能为张溥奔丧,如今掌权了当然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的恩人。马士英就是这样的人,否则他还能记得翟哲的那一点好吗?
天气变的炎热,江北战局翻天覆地。皇太极已死,吴三桂引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关,于四月底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吴三桂继续追击大顺兵马。
六月中旬,弘光帝拟旨,封原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为蓟国公,宁绍总兵翟哲为东海伯。
没赶上第一波封爵,马士英终于在第二波上想起了翟哲。此时的爵位已不再像从前那般声名显赫,但有了爵位便有资格与巡抚等文官平起平坐了。
重新得以任用为兵科给事中的陈子龙奉命来宁波府前来传旨,同时带来的还有犒劳的军饷。
第374章 乱局(五)
“国难之时见忠臣,陛下对大人恩宠如山,请翟总兵募集士卒,旦夕操练,等候北伐之时。”
陈子龙把敕书、印信交给翟哲手中。除吴三桂外,翟哲是继江北四镇和左良玉后第一个封爵的总兵。江北四镇有拥策之功,左良玉声名已久,马士英这种手段只能理解为在拉拢翟哲。
“必当如此!”翟哲转手把这些东西交给侍立在身后的方进。
“兵部已批复宁绍军镇再募集一万士卒,军饷增加万人,你可找浙江巡抚黄鸣俊协助办理此事。”
“卧子兄,辛苦了!”
翟哲穿了米色的长袍,下巴有一寸长的短须修剪的整整齐齐,完全一副儒将摸样。如陈子龙等文官也正是看翟哲没有半点粗鲁摸样,才会与他称兄道弟。
他摆手命身后的亲兵端上银盘,这是大明的惯例,为传旨的御史送点喜钱。
陈子龙并没多少喜色,收了银子,再寒暄几句,巡察了翟哲的兵营后,告辞而去。
此时宁绍军镇,逢勤与左若领两万步卒在台州天台山操练,翟哲领中军一万人驻守宁绍,张名振两千步卒守石浦。文林柱和张诚的八千水军驻守宁波海沿岸港口和舟山群岛,陈虎威的两千海盗守在台州海。
陈子龙前脚刚走,翟哲命宗茂往杭州巡抚衙门追饷,并呈上募兵的计划。
大明军政分离,户部的饷银会先发送至巡抚衙门,再转给军镇。如募兵事宜,也需由巡抚衙门给各地县令发批文,再有各地县令与军镇合作完成募兵。
一直等了三四天,宗茂命人回来禀告,黄鸣俊对他避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