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页(2 / 2)

南京城内的欺气氛近些日子有些不寻常,不是连绵的春雨烦人心,但真与连绵春雨有关。

内阁与晋王之间首次出现了争执。

说是内阁与晋王的意见相左,不如说是形势所逼。

事情起源于十几天前在苏州爆发的洪水。每年春夏之际,江南雨水连绵,各地常有洪涝发生。十几天松江河泛滥,两岸有万亩良田被淹没。工部尚书张国维到苏州巡视一圈,才发现黄浦江和松江河沿岸水利连年失修,堤坝已经十分危险。

雨季最旺盛的时候还没到来,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敢担保今年的降雨量不会让堤坝崩溃。

张国维精通水利,他为兵部尚书打仗不行,但他在水利上的说法没人敢不当回事。

内阁开会讨论,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堤坝必须要修。但修堤坝就要钱,户部尚书孙嘉绩双手一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去年江南实施新政后,各地田赋增收了五成,但晋王在湖广扩军,又要组建骑兵,手里的钱只会不够花,没有一两银子多余。

松江是陈子龙的家乡,他在内阁要是连这件事做做不好,无法向家乡父老和几社士子交代。

但内阁开会讨论了好几次,孙嘉绩不敢私自做主挪用银子。他年事已高,这次被朝廷召为户部尚书,完全是挡在前面的一块招牌。户部每一笔款项进出都逃不过晋王的大舅子范永斗的账目。

孙嘉绩的儿子孙之敬是苏州副将,从浙东起兵后一直就跟在翟哲左右。他已经老了,他的子孙已经被绑在晋王的身上,所以他绝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孙嘉绩只有一句话:“要想挪动军饷,必须要晋王的准许!”

首辅马士英经过刺杀案的惊吓后,对与晋王有冲突的事情避之不及。

陈子龙与张国维商量一番,最终决定:“不如将此事上报晋王,看晋王如何决断。”内阁虽然已有一定的权力,但事情一旦牵涉的晋王,没有一个人能做主。

内阁已经开过几次会,马士英上报的公文早摆在翟哲的案头。

清明之后,陈子龙、孙嘉绩和张国维来晋王府拜见翟哲,马士英躲避的远远的。

翟哲在晋王府内设宴,几个人觥筹交错,喝完酒之后再品茶,酒足饭饱之后再在议事厅聚集。

事起张国维,他先把松江府堤坝的情况简要介绍,言下之意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翟哲认真的听,偶尔还会详细询问。

张国维说的口干舌燥,最后道:“修筑江堤,唯缺银子!”

“大致需要多少银子?”

张国维伸出两个手指,道:“要想在夏季洪峰到来之前完成,至少需要二十万两银子!”

“二十万两?”翟哲的心往下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