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页(1 / 2)

一小队契丹骑兵沿着那个女真孩子的战马蹄印,一路追了下去,斩草除根,他们对这一套非常的熟悉。

一支宋人的商队出现在茫茫的雪原上,为首的汉子穿着厚厚的皮裘,头上戴着一顶狗皮帽子,他的帽子非常的特别,和宋人平时戴的帽子有很大的区别,是狗皮做的,有两只耳朵从上面垂下来,可以用绳子牢牢地系在下巴上,看着都暖和。

他一边打着酒嗝一边对马车里缩的像一只冬眠的熊一样的家伙吼道:“老赵,下来走走啊,你这样缩在马车上会更冷的,酒也不能多喝,喝的太多身体出汗,一出汗你就被冻死了。”

马车里的胖子稍微动一下身子,又赶紧缩回去了,怀里抱着一个暖炉咒骂道:“狗日的,这天气也太冷了点吧,老子在东京号称从不怕冷的人,到了这里怎么就成这样子了?”

骑在马上的汉子哈哈大笑道:“忍着吧,你以为这是家里的暖房?纳里汗太远了,要不是将军一定要海东青,咱们就不用受这个罪了,你说将军也不喜欢打猎,要海东青干什么?这东西即便是在辽东都是稀罕东西,这次赚的钱看样子剩不下什么了,纳里汗的老骨头老奸巨猾,咱们沾不上多少便宜的。”

马车里的胖子瞅瞅周围冻得脸色青白的伙伴骂道:“狗日的就不能把你的臭嘴闭上,到了这里还提将军干什么,将军要的东西干什么用能告诉你?把差事办好,回去夫人一定会重重赏赐的,现在多想想怎么对付纳里汗的老骨头。”

大汉哈哈一笑,就凑到大家伙身边低声的讨论着,最后非常舍不得的将怀里的酒壶拿出来放在马车上道:“老赵,对付这些女真人,一定要动用法宝,咱家的烈酒就是大杀器,老骨头是最狡猾的女真人,但是啊,只要见了烈酒,一样没命!哈哈哈……”

老赵拍拍马车里的用皮毛包好的酒坛子笑道:“这里还有两坛子。”

大汉毫不客气的将包裹酒坛子的毛皮往上拉一拉朝老赵道:“用不了那么多,这一次女真人的海东青收成不好,从东海女真那里弄到了四只,距离将军要求的十只差距很大,纳里汗的老骨头是女真人里面出了名的驯鹰高手,如果能把他弄回东京,将军一定会非常的高兴。”

一群人冻得抖抖索索的,却在嘻嘻哈哈的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感觉暖和一点。

走过一道林子的时候,骑马的老魏,忽然把鼻子用力的嗅嗅,猛地抽出刀子大吼道:“戒备,戒备!有血腥气!”

老赵迅速地缩进马车,别的护卫悄无声息的抽出自己的马刀,老魏左手朝后背一探手,就把弩弓取了下来,眼睛死死地盯着左面的雪堆用女真话吼了一嗓子,那里却没有动静。

跳下马,慢慢的靠近雪堆,猛地转到雪堆后面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血乎刺啦的,身上沾染的血似乎都结成冰了。不大的孩子,身上中的箭却不少,像个刺猬一样的躺在那里。

一个护卫拿手在少年人的鼻子上探了一下道:“还有一口气,救起来麻烦,这鬼地方不能随便救人说不定就会招祸,咱们办将军的大事要紧,这孩子就随他去吧。”

老魏点点头,把刀子和弩箭收起来,这年头在东海见到这样的惨事见多了,谁也不是菩萨,不害人已经是宅心仁厚了,谁还敢没事救人。

就在老魏打算离开的时候,他忽然看见那个少年人的脖子上有一大片的乌青,瞳孔猛地一缩,一把扯开那个孩子的衣领,只见那个少年人的后背上赫然用青料刺出来一只展翅欲飞的海东青。

见到这个刺青,老魏大喜,脱下自己的皮裘,就裹在那个少年人的身上,身为老兵,他看的很清楚,这个少年人身上中的箭都不深,一咬牙,就把那些箭给拔了下来,用金疮药把那些窟窿给填上,然后就快速的把少年人送进了马车。

“老魏,你他娘的嫌咱们的事情不够多是不是弄个死孩子放马车上干什么?”

老赵破口大骂,却把身子往里面缩一点,给这个孩子腾出足够的地方。

老魏笑的见牙不见眼,拍着马车的棚子道:“你知道个屁,这孩子可是宝贝啊,你以为训鹰人哪里都能见着?咱们白捡一个,你还嫌东嫌西的。”

“真的?”老赵顿时就开心起来了,老魏这个人虽然油滑,却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物,当年也是随着侯爷东征西讨的人物,后来在青塘伤了肺,侯爷见他无亲无故的,就留在家里当家将,冰封之前才乘坐石家的海船来到东海女真这里为侯爷找海东青。

“咱们立刻宿营,找个背风的地方,先把这小子就活再说,如果这小子死了,回去后还不知道将军会怎么懊恼呢。”

另一个家将插一句话道:“我觉得有问题,这小子后背上有海东青的刺青,说明他确实是驯鹰人,这么小的驯鹰人可罕见得很呐,女真人选拔驯鹰人有多严苛咱们兄弟这些天可是听过不少的,捕捉海东青的‘鹰户’就那么几户,海东青栖息的地方不是悬崖,就是险滩,没有捉住过海东青的人可算不得真正的驯鹰人,这么小的年纪捉海东青,可能吗?”

老魏笑道:“没人敢开这种玩笑。放心吧,只要把这小子救活送回东京,绝对是大功一件,咱们在成家立业就要靠这小子了,就是想讨家里的丫鬟当老婆也不是没可能。”

就在十几个人的小车队继续前进找宿营地的时候,八个辽国骑兵狂风一般的从山岗上扑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