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页(1 / 2)

高继宣那个蠢货在这片林木稀少之地种了十五年的柳树,说什么防御辽国骑兵,真是一个蠢主意,这不是专门给辽国人制造攻城器械提供原料吗?他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不是垂柳依依的江南。

这里是雄关险隘,要的就是肃杀之气,耍那么多的花活做什么?那些柳树必须全部砍掉,只留下两尺高的一截就足矣担当阻碍骑兵前进的任务了。

当年李牧用赵兵,北击林胡,开拓了云中郡,赵武灵王更是在黄河岸边的偏关击败了林胡,这些往事迷惑了你们,以为只要防住骑兵,就能稳操胜券,这些想法要不得啊,当时赵兵和我们一样都拿胡人的骑兵没有办法,所以你们把注意力都放在骑兵身上很自然,可是你们不要忘了,辽国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手头也有了一支可用的步兵,战力甚至还在我们之上,谁都知道想要攻城,就必须有一支步兵配合,连这一点都想不到我看这雁门关也就不用守了。”

李东楚想要反驳两句,顾及这家伙是云峥的弟子,也就不愿意多说了,倒是云峥似笑非笑的道:“我知道如果我的双臂有十万斤的力气,一定会横扫大军无敌手。

可是,苏轼啊,你来告诉我,这世上真的有这么大力气的人吗?”

“有,黄巾力士!听说那东西可以挟泰山而超北海……”

不等苏轼胡搅蛮缠,云峥一巴掌抽在他的头上,生生的将他的废话抽回肚子里去了。

“你今天就给我招来两个黄巾力士,如果找不回来,我打断你的腿!好好的道理不听,该胡搅蛮缠了是不是?自以为读了一点死书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你以为东楚将军和我不知道该怎么布置防御吗?你以为我们不知道猴岭的重要性吗?那座山绵延起伏,想要在上面修筑城池,你觉得以我们现在的人力物力能做到吗?

我们的资源不够,时间不够,能做的事情非常的有限,就像我明知道有十万斤力气的猛士能够横扫敌军,可是你让我上哪里去找?

我们知道雁门关的防御依旧有漏洞,可是这些漏洞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够弥补的,这和猛士的苦恼有什么区别?

事到如今,只能捡最重要的事情做,猴岭上要修建的不是一座城,而应该是一座长城才对!力所不及的时候只能护住要害。我和东楚将军讨论的就是如何护住要害,哪个要你多嘴了?军中律法你读过没有?”

苏轼低着脑袋不说话,似乎在生气,云峥也不理睬他,继续和李东楚讨论到底什么地方最需要优先布置军队,如何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指挥。

云峥看着分散在三座山上的工事,叹口气对李东楚道:“这样的地形虽然险峻,恐怕是最考验将领智慧的时候,我不可能分成三个人……”

第五十二章 苏轼的天地人

每当上官向下属感叹自己精力不济的时候,下属就应该积极地回应,说一些老大人老当益壮,再高强度的工作八十年没问题的废话,如果老大人实在,实在是对那些繁琐的烦人的工作没什么兴致的话,就不妨交给属下来做,空出时间会会老友,含饴弄孙,喝喝花酒一下,也是为了将养身体更好的有精力干好更加重要的事情,属下一定会头拱地的将那些小事,杂事办好,虽然不可能有老大人办的那么好,好在还有老大人把关,错不到那里去……

然后,然后上官就会托付重任给你。

只要是官员,不论忠奸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忠良之辈希望有更大的权利可以做更多的事,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襟抱一开,那种快意绝对不是区区钱财所能比拟的,谁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到肯定,李东楚也是如此,否则他就不会和李常一板一眼的说官场套话了。

只不过他比较骄傲,不愿意屈膝低眉的伺候上官,没有上官肯定的时候,蒙着头干活,如今有上官肯定了,他自然不会放过升迁的机会。

对于李东楚自动请缨固守猴岭,云峥确实很满意,猴岭的防御其实不需要太聪明的人,这里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死守军令的人,吴杰他们没有这种自觉,很早的时候他们就对云峥提出来的游击战耳详能熟了,游击战的精髓就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武胜军出来的人,谁都没有死战到底的决心,这是云峥麾下大将最大的缺点,从一开始听说李东楚的事迹之后,云峥就想把这个人弄到自己的麾下。

交代完了任务,云峥就带着苏轼在山顶上漫步,顺便检查一下他修筑的工事,对于工事质量,云峥是很满意的,工事的重点部位都是用条石砌成,中间用糯米糨子活了红土粘连的很结实,这道工序原本只是在修筑城墙的时候才用,没想到苏轼把这一套用在了这里。

“你是一个能守规矩的人,怎么就在东京表现的那么不堪?”云峥找了一颗大石头坐了下来,示意苏轼也坐。

苏轼小声道:“我只是懒,不是蠢!”

云峥苦笑一声道:“我和你爹爹以兄弟论交,和你以师徒相论,所以你爹爹在东京的时候特意嘱咐过我,要我好好地去去你的懒病,一个好好的人才,不能因为懒就变成混吃等死的废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