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页(1 / 2)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赵旭仔细听了庞籍的诉说之后张嘴道:“学生以为这是庶人之孝,不是孤王要学的君王之孝。”

听赵旭这样说,不但庞籍笑了起来,就连躺在床上听课的赵祯同样笑了起来,他们对赵旭能问出这句话感到非常的欣慰。

庞籍笑道:“孝,不分庶人之孝和帝王之孝,他们是统一的没有三六九等之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云峥听了庞籍对孝的解说之后,不由得暗自钦佩,果然是浸淫书海多年的大儒,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的将一个晦涩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又让人难以忘怀,这就是大本事。

庞籍又给赵旭讲解了一遍之后,见云峥站在门口,遂笑道:“劳太保久候,今日老夫讲述的课业多了些,不想已经快到午时了,侵占了太保授课的时间,恕罪,恕罪。”

云峥还礼道:“太傅授课,让云峥这个后进末学受益匪浅,总是听不够,哪里会有怪罪这一说?”

庞籍笑道:“却不知太保今日准备教授什么,老夫非常的想旁听一下太保对军事的见解和高论。”

云峥指指侍卫抬进来的箱子道:“今日讲解的是时政,算不得重要,庞相莫要笑话才是。”

第十章 大槐国的命运

自从云峥走进大殿,半靠在软榻上的赵祯就一直看着他,云家昨晚的举动皇后已经向他哭诉了一遍,主要申诉的就是云家准备图谋不轨。

图谋不轨这四个字对赵祯并没有多少影响力,在赵祯看来想要图谋不轨就必须拥有图谋不轨的本钱,很明显,云家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大宋王朝建国近百年,早就根深蒂固了,几百个战兵就想撼动王朝的根基这根本就是一个大笑话。

这几百战兵或许能对东京城造成很大的伤害,说道天上去这几百人即便是能攻破皇宫那又如何?

即便是皇宫被攻破了,到了那个时候,能坚持走到自己面前的叛乱军卒能有几人?

皇宋的根基在士人,在皇族,在百姓,唯独不在这个皇宫里,只要太子离开皇宫,随便找一个地方就能集齐数百万的大军将云家那点叛乱力量斩成狗肉之酱。

自己没有失德之处,太子更没有可以让人诟病的地方,大宋如今虽然还有不少的麻烦,可是总体上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样的局面甚至好于立国之初。

放眼望去,整个大宋都是平安喜乐的局面,十年前的时候,自己还总是为层出不穷的叛乱担心,近十年以来,这样的叛乱越来越少,近三年以来根本就是闻所未闻。

皇后扣押云钺是一个很突然的举动,云家有异动也自然是一种很仓促的举动,而且云家似乎并没有刻意的掩饰自己的行动,不论是陈琳亦或是皇后,还是庞籍这些大臣都清楚的知道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在这样的局面底下云家还能成事,赵祯觉得赵家即便是被覆灭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皇后很聪明,可是说到底她不过是一个妇人罢了,平定一些小的风波自然不在话下,可是一旦面对云峥这种凶人她除了赶快把云二放出宫求和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

在赵祯看来,云二根本就不该放出宫,这样一来才能看清楚云峥到底要干什么,看看他到底有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

至于把秦国和云心扣押在皇宫这种事皇帝根本就不愿意置评,这是蠢到家的行为,要嘛就把云二一家三口都扣押,要嘛就全部放走,有了这两种举动中的那一条,都不失为一个果断的抉择,用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来威胁云峥,皇帝自己都感到脸红。

皇家要的是大气,要的是无所畏惧,要的是正大光明,不论对错都要按照这三个做事原则去做事,不论对错,只要坚持了这三个准则,皇家的权威就继续存在,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