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问安回忆了一下,道:“穿着很是华丽,他身上的衣服料子很昂贵,比我平时穿的都昂贵,腰上还带着个玉葫芦……”
齐献忠没说什么,可永安公主却猛地打了个激灵,急忙问道:“玉葫芦?我大姐可也有一个玉葫芦,是母亲给她的,是不是那个样式的玉葫芦,你也见过的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茅问安叫道:“对啊,可不就是和长公主的那个玉葫芦一模一样,怪不得我觉得眼熟,原来长公主也戴着一个!可这不能怪我,谁能想到一个外地来的小郎将,会和长公主戴一样的饰物呢!”
这下子永安公主和齐献忠都不吱声了,两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好半天,齐献忠才道:“看来这个杨泽,不见得是长公主的心腹,而是皇上的心腹,估计是完成了什么任务,所以才借着押送俘虏的借口回京,皇上这是要酬劳他的功劳,马上就要启用他了!”
永安公主脸色发灰,她道:“是要酬劳什么样的功劳,感觉不像是和咱们有关的!”
他们三个胡思乱想,猜了好半天,却什么也没有猜出来,如果是长公主的还好猜,可要是关于女皇的,就难猜得紧了,他们都不是“揣摩上意”的高手,否则早就掌权了,所以揣摩了半天,却没有得出任何的结论,但有一点他们揣摩出来了,那就是杨泽的任务,应该和他们无关。
齐献忠道:“既然是要酬劳,那就说明杨泽的任务是完成了,公主的事还没有开始,那就定会公主你没关系,他的任务是什么,咱们可不要去打听,万一引起皇上的猜忌,那长公主必会借题发挥,咱们不要惹火上身!”
永安公主两口子一起点头,不该打听的事,就不能打听,这他们都懂。
齐献忠属于官场老油条,深知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他又道:“这杨泽既然是皇上看重之人,现在小小年纪便已是六品的郎将,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我们没法雪中送炭,但锦上添花却是做得到的,而且我们要抢在别人的前头,不如明天驸马便上一道保举的奏章,举荐杨泽入京为官,不管杨泽日后会发达成什么样,这个人情却永远都在,他会记得公主和驸马的好处的!”
永安公主听了,道:“这个保举的事好办,这种送人情的事儿,谁都会做,反正母亲也要重要他,咱们一提,她老人家便会顺水推舟了,但要保举他当什么官呢,还是对咱们自己有用的官才好!”
茅问安也连连点头,既然是要保举,又要让杨泽念着人情,以后好多利用利用这个人情,那么官职当然是要对他们越有利越好了!
齐献忠道:“公主和驸马都是皇家人,又对朝中的事不感兴趣,那么所担心之处,不过是大理寺而已,杨泽现在是折冲郎将,六品的武职,那不如保举他去大理寺做少卿,从五品下的官位,这么一来对公主和驸马的好处,在以后是最明显的!”
永安公主和茅问安听了,眼睛同时一亮,道:“这个能行吗,大理寺可是大姐的地盘,咱们插个人进去,会不会让她恼火啊?”
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皇
齐献忠笑道:“大理寺是长公主的地盘不假,咱们以前要是往里面塞人,她非得愤怒不可,但现在情况却不一样啊!”他开始给永安公主这对草包夫妻分析起来。
他们胡思乱想的结果是,杨泽是女皇看重的人,又和长公主有点儿关系,如此一来,永安公主保举了杨泽,长公主是不会生气的,这也算是间接地讨好了长公主,而女皇不会不答应的,因为女皇就是要重用杨泽的啊!
而杨泽如果当了大理寺的少卿,那么以后多多少少总是会感激永安公主的,如果以后永安公主犯了事儿,杨泽便会有所照顾,还永安公主的人情,永安公主敛财之时,犯的事可不少,以后没准会更大,在大理寺里有了人,就会方便很多。
在大方帝国,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尤其是宗室的案件审理,算是专门审皇家宗族案子的衙门,算是最高法庭了,像永安公主这样的皇家宗室犯了案子,是不会送到刑部去的,而是送交到大理寺,由大理寺审理,所以永安公主不怕刑部,却怕进大理寺。
当然,如果出的案子太大了,那么就会由女皇下令,将案子交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也就是三司使,不过这种需要三家会审的案子极少,一般来讲,皇家宗室的案子,在大理寺就能解决。
而且大理寺定了的案子,别的衙门想推翻也难,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大理寺是个摆设,可对于皇家宗室来讲,这里就是关键所在了,大方帝国的大理寺,就掌握在长公主的手里,宗室里头,要是有谁威胁她的女太子地位,她就通过大理寺,去修理谁,从来没失手过。
永安公主兴奋地道:“那这事肯定是能成的了,以后咱们就在大理寺也有人了,和我大姐一样了!”
齐献忠心想:“那可差得多了,大理寺卿是长公主的人,杨泽不过是个少卿而已,顶多也就是负责破案,怎么宣判,不还得是人家大理寺卿说了算了。”他点头微笑,道:“公主所言极是!”
茅问安却发愁地道:“这个保举奏章怎么写啊,以前我没写过啊,从来没有保举过谁!”
齐献忠笑道:“由老臣写就好,驸马抄录一份,明天就送进宫去,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估计一天之内,就会有结果了!”
事不宜迟,深怕别人抢了头筹,万一别人先保举了杨泽,那杨泽岂不就没法欠永安公主的人情了。齐献忠提笔写了道保举奏章,让茅问安抄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