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接旨……还不跪接圣旨?”看着这周围都是呈茫然无知状的人群,几个太监也急了,见圣旨如见君颜,遑遑天威之下,人怎么都还站着?这要传出去,倒霉的可不仅仅是这些愚夫愚妇,还有他这个内廷传旨大太监的,情急之下,扯开嗓子又喊了一声儿,老太监脑门子上青筋也绷起来了,冷汗却是流了一背,这时候还是拿捏的晚了些啊……
赵石心里骂了一句,他娘的,都跪了一上午了,还得接着来,心中虽然有些恼火儿,加个冠也是如此麻烦,皇帝还要来凑热闹,不过这圣旨还是要接的。
“臣赵石接旨。”
随着赵石跪倒在地,那些恍然大悟的村老以及村民都好像被雷劈中了脑袋,几个村老嘴唇哆嗦着,扎手扎脚的立时跪了一地,还有个腿脚不方便的却是摔了一跤,七老八十的人了,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不过却是连哼哼也没敢哼哼,手脚并用的爬起来便跪在了那里。
在祠堂外面围观的人群也呼啦啦跪倒了一地,有些人还不明所以,却被身旁之人硬拉着跪倒在那里,不一时,祠堂内外,便已经再没有一个站着的人了。
老太监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他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出京传旨了,但这样的纰漏还是第一个出,着实流了一身的冷汗,还好的是,这些乡民虽然不知礼数,但还是明白皇家威严不能轻犯。
扫了扫跪倒一片的人群,这才慢条斯理的展开圣旨,阴阳顿挫的高声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鹰扬将军赵石,拔起于道左,崛起于殊途,天资聪颖,勇烈无双,侍国于忠,侍君于诚,从军至今,屡立殊功,朕甚慰之。
特赐表字,柱国,以荣其身,以张其功,望其不负国恩朕望,秉忠义节烈之心,再建功勋,报效于家国,切不可恃宠而骄,不然朝廷律法,正为所设,慎之……钦此……”
老太监绷着脸念完了圣旨,将圣旨整整齐齐卷好了,郑重的递给赵石,看着对方双手过头接过圣旨,他脸上立即浮起了笑容,看着要站起身子的赵石呵呵笑道:“赵大人,先别忙啊,咱家这里还有皇上赏给你的东西呢。”
赵石脸上抽动了一下,这老太监的语调实在让人毛骨悚然,恨不能让人卡住他的脖子。
老太监向后挥了挥手,身后的小太监赶紧恭恭敬敬的将一只卷轴递了过来,老太监双手接过,笑着又递给了赵石,“此乃陛下御笔亲书之御宝,陛下说,大人可私下细细观之,可挂于私室,就不要示于他人了……
这里还有太后娘娘口谕,赵石啊,既然已经成年了,你父亲早逝,这成年之礼就哀家来给你吧,你现在是个将军,但哀家还是希望你是文武全才,所以这书肯定是少不了的,你练武又练的好,剑那种轻巧玩意估计你也不喜欢,哀家让匠作监给你铸了一把刀,顺带还有全身的披挂,不过哀家还是要说,你得善自保重才行,你父亲就你一个儿子,传宗接代的重任就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出了差错。
之后也得赶紧结婚生子,听说你相中了李家的姑娘?京里现在又有人乱嚼舌头,不过不用怕,哀家给你做主,赶紧回来,哀家给你操办一下,看哪个还敢说三道四的,最好是能多娶上几个,将来才能多子多孙嘛,……”
“赵大人,还不赶紧谢恩?”
赵石谢恩完毕,心道,太后那里怎么又是口谕,这话里的意思也耐人琢磨,不是京里又出事了吧?正想问问这个老太监,李全寿也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一把拽住老太监的胳膊,袖手塞过去些一些物什,老太监先是眉开眼笑,估计还在暗自念叨这位大人手下到底有些机灵人物的,不过认出眼前这个穿着羽林军服的小子是谁之后,腿一软,张着嘴巴,就待跪下,李全寿一使劲,硬是将其身子拽了起来。
笑道:“你慌个什么劲儿?来传旨也不知会一声,害我们大人没做准备,这大喜之事,怎能没有赏钱?拿着,不然我家大人生起气来,有你老家伙好受的。”
第0434章 拜访
赵石慢慢的打开卷轴,这里是府中书房,灯光摇曳,却是已经到了晚间,不过外面传来的吵嚷声音并未减弱,这一天对于赵家庄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便是数十年之后提起来也要津津乐道的日子。
至于县里的官吏们,也真实的体会到了这位从一个山村走出去的鹰扬将军在朝堂之上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份地位,皇上亲口赐字,还赐下了墨宝,太后更是赐下了加冠礼,这等的荣耀,让他们感到震惊敬畏之余,也是有些庆幸,到底没有像那位好像疯魔了一般的县尊大人一样上赶着招惹这样一位荣宠备至的朝廷新贵,县令大人还是正途出身的七品正堂,这位鹰扬将军就算发火儿,也不能轻动的,但像他们这些七品之外的属官,却不在此例,到时恐怕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将卷轴平铺于桌上,轻轻展开,却是一副大字,虽说赵石自己写字可谓是糟糕透顶,但接触的多了,却也有些鉴赏力的。
国之柱石,笔架瘦骨嶙峋,笔笔皆如刀削斧刻,力道直透纸背,乍一看,便觉满纸的咄咄之气扑面而来,再待细观,转折之处却也不失圆转,这种峥嵘在外,却又隐露机抒的感觉便如同这字迹的主人给人感觉一般无二,赵石也是暗自点头,不怪那些书生都说看字如看人,倒也有些道理。
不过就是自己这手字,要是拿给人看,能看出个什么真是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