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2 / 2)

“赵大人海量,小女子是见识过的,且大人茶不如酒一说如今也传为佳话的,不过今日不知能偶遇大人,所以未有备下美酒,大人不要见怪才好啊……”

杨倩儿满脸促狭之意的说道,当初赵石初到景王府时闹出的笑话,随着赵石声名日响,也传了出去,她这么说,取笑的意思甚浓,却不待赵石说话,接着笑道:“说起这事,小女子到是想起一个笑话……”

“唐时,郎士元诗句清绝,但为人却是轻薄,好为剧语,每云:‘郭令公不入琴,马振西不入茶,田承嗣不入朝。’马知此,语之曰:‘郎中言燧不入茶,请左顾为设也。’即依期而往。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马晨起啖古楼子以佇。

士元至,马喉乾如窑,即命急烹茶,各啜二十余瓯。士元已老,虚冷腹胀,屡辞。马辄曰:‘马镇西不入茶,何遽辞也?’如此又七瓯,士元固辞而起,及马,气液俱下,因病数旬,马乃遗绢二百匹。”

说完这个典故,这位大小姐自己已是笑的花枝乱颤,不过赵石却是听的似懂非懂,不过他读书日多,虽然这话里文绉绉的很是艰涩,但终非初来时,对古文一窍不通了,大意还是明白的,不过又是一个文人编排武将的诙谐故事罢了,这时说出来,多数是讥讽他不懂茶中之趣,和那位马镇西一样粗鲁罢了。

旁边文小方连连拉扯自己好友的衣袖,但杨倩儿之作不理,听她说罢,文小方这里却也是莞尔,偷偷瞧了瞧赵石的神色,却未看出恼意,心中一宽之余,却也暗自佩服其度量。

旁边两人都不出声,杨倩儿笑了一阵,也颇觉没有意思,这才收了笑容,转动着黑白分明的眼珠儿瞅了赵石一眼,眼神中却微露欣赏之色。

虽说初遇这人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但不得不承认,眼前之人却要比她见过的大多数男人都要出色太多,在这人面前,她从来都不能保持平日般的自信从容,所以一见面,本能的便选择针锋相对。

不过这时却是微微有些后悔,片刻之后收拾了心情,这才正容道:“赵……赵兄,方才是小女子失言了,大人莫怪,咱们本是旧识,其实我也很佩服你这两年的所作所为的,可惜倩儿乃女子之身,不然一定要如大人般,沙场扬名,论功于行台之上的。”

“不瞒赵兄,家兄在羽林右卫任职,说起赵兄来每每都是赞不绝口,敬畏有加的,不若等赵兄闲暇之时,与家兄一晤如何?”

赵石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前倨后恭的杨倩儿一眼,大是觉得女人的心思真的很难猜测,随即微微一笑,却是摇头开了一句玩笑出来,“杨小姐夸的我可是有些脸红了,还是不见了吧?估计又是个喝茶的,和我这个喝酒的可不搭调……”

旁边的文小方再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杨倩儿白玉般的脸上阵青阵红,这样的场面估计她连做梦也是不曾遇到过的,这时却是尴尬的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才好,比之当年在赵家庄时清晨那番闹剧给人的感觉也不过如此了的。

不过片刻之后,却又觉得确实有些好笑,也跟着笑了起来,顺便白了赵石一眼,心道,原来这人也知道说笑的,到不如外表看上去一般的木讷。

一笑之间,却好似之前的芥蒂尽自消去,气氛也融洽了下来……

第0455章 操琴

“赵兄为何不去川中?听爷爷说,此战功勋卓著者,今后必为大秦之翘楚,军中之栋梁,之后镇守一方,建衙开府,二十年之荣华富贵也就在这一年半载之间了……我爷爷那里可是从无虚言的……

不过听说陛下召赵兄亲自问对,许赵兄以领兵之权,为何却固辞之?赵兄可知,如今朝野之间,一些碎嘴的家伙说话可难听着呢……说赵兄是东征是吓破了胆,所以回京之后只躲在府中想过安稳日子了,其他的不一而足,赵兄难道真想在长安终老?”

毫无疑问,这丫头最敬重的还是她那位爷爷,之所以问出这么一番话来,也不是因为听了什么传闻,而是和爷爷下棋时说起国朝大将来的时候提起了赵石。

也是杨感年纪渐渐衰老,又见儿孙们也没个能继承家声的,心灰之下,将几个儿子都赶了出府,外放的外放,留京的也在府外别居,几个儿子知道不得老爷子喜欢,又对他怕的厉害,也就不常回去,到是将老爷子的孙子孙女送到府上伺候左右,不过当中还就是这个灵慧聪敏的孙女最得杨感欢心。

老人家年纪老迈,话也比以前多了许多,下棋之余,到是每每跟她说上些朝廷大事来当做消遣,不过这里面隐隐约约的心思嘛,几个儿子却都知道一点的,只是杨倩儿自己蒙在鼓里罢了。

前些日子大捷出来,朝野上下一片喧腾,下棋之时,爷孙两个便说起了国朝诸将,老爷子虽然年纪老迈,但心思可是一点不见混沌,说起这些大将来往往都是一针见血。

爷孙两个聊的兴起,最后却是提起了赵石这个已然是大秦年轻一辈中的翘楚的羽林将军,其实如今要说起国朝大将来,想绕过赵石去已经很难。

赵石的年纪在那里摆着,这几年的经历更是堪称神奇,乡野之间传颂的自然是君臣际遇,由此而青云直上的文本,朝堂之上,又有不同,只一个拥立之臣的名头就已经让人羡慕的眼睛发蓝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