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页(1 / 2)

两人谈谈说说,不知不觉间,已经进了汾州城,南城乃是汾州之战的主战场,城墙附近,被破坏的厉害,残垣断壁,看上去分外的残破。

由于时日尚短,到内城的一路上,到处也都是战火硝烟的痕迹,让李全寿大开眼界之余,却也连连作感慨状,一连串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赵石也是耐心,指点着各处,为李全寿解说,这里,因为肃清城内金兵残部,争夺的厉害,所以房屋都毁坏了,那里,因为阻了大军行进,所以都推平了,而在那一边,又擒获了谁谁谁,在这一边,又斩首了谁谁谁。

而其间,又夹杂着,率部到临汾,再到汾州的一些战事以及考量,虽只略略一提,却也让头一次身临阵前的李全寿听的津津有味儿。

一路说着,带着兴致盎然的李全寿来到了原汾州镇守使府所在。

“殿下先洗漱休息一番,到了晚间,我在为殿下接风洗尘,顺便为殿下引荐众将,如何?”

李全寿笑着点头,“到了这里,你是主,我是客,客从主便便是,正好,大哥也准备一下,晚间宴前,咱们先宣了旨意……我也想见见大哥麾下虎贲,到底有何不凡之处,之后咱们再单独畅饮一番,秉烛夜话,岂不是好?”

第0756章 崎路

汾州初定,硝烟未退,血色未消,略有混乱。

但这一晚,汾州原金人镇守使府,已经改为大将军驻跸之所在,此时府外,军兵环绕,戒备森严,而府内却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

不时有顶盔贯甲的将领到来,随即被引着往正厅方向而去。

府中正厅,酒菜飘香,已然开宴。

坐在主位的不会是旁人,正是大秦太子殿下,李全寿,下首有大将军赵石相陪,之下便是河中众将,因军务繁忙,领兵大将不能齐集于此,而是陆续而来,所以,人来人往间,显得分外的热闹。

杜山虎,张锋聚,种怀玉等人,轮番引荐,或见过,或没见过,太子李全寿都是一般,赞其功绩,慰其劳苦,殷殷切切,雍容中透着些秦人特有的豪爽,与会众将,心中各有所感,但却都觉着,太子殿下没多少架子,还能知晓各人征战之苦,实在英明的很。

尤其是能亲来河中巡视,宣旨,让人与有荣焉之外,也隐隐钦佩其胆量。

没有什么歌舞,也没有女子仆从侍候左右,来往伺候的皆为军中士卒,酒为烈酒,肴多肉食,带着几分粗犷和豪迈,太子李全寿索性也遣了身边众人,只留了一个侍讲,几个东宫侍卫将领以及一个一直站在他身后的太监。

太子殿下如此优容,自然是宾主尽欢。

席间,赵石更是为李全寿着重引见了孟青,后周降将,随之述其功绩,今次汾州之战,此人率兵头一个破城而入,实乃世间不可多得之猛将云云。

太子李全寿立即离席,亲自扶起拜倒在地的孟青,笑道:“将门虎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后周君暗臣庸,戮害忠良,可叹,孟公世间名将,风华绝代,竟落得如此下场……独望你能安心在我大秦任职效力,重振家声,异日封侯拜将,重续父业……”

这一番话,说的诚恳之极,又坦坦荡荡,尽显皇家气度,也说的孟青眼圈发红,恨不能当场大哭一场。

不过这也只是这次接风之筵的一个插曲罢了,待到众将酒酣耳热之际,又的拔剑而舞,有的相互角力,为太子助兴,太子李全寿应对得当,频频举杯,为诸将祝,更是踏步做歌,亲自来了一段剑舞,众将轰然喝彩,一时间,将宴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欢笑苦短,曲终人散,到得月上中天之时,众将纷纷散去。

李全寿满脸通红,醉眼朦胧的把着赵石的臂膀,离了正厅,被风一激,却是忍不住,吐了两场,吓的东宫众人纷纷围了上来。

赵石摆手,让众人散开,叫来亲兵,取了些温水过来,一边拍着李全寿后背,一边让其用温水漱口,折腾了好些时,酒量甚浅的太子殿下这才渐转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