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页(1 / 2)

完颜和尚精神一振,再不愿提和议半个字了,他知道,别看独吉思忠说的轻描淡写,但和议一旦提起,肯定不会就那么一点,而主动求和,秦人那里,怎会轻易放过?定会百般刁难,其中之屈辱,完颜和尚只要想想,就觉得自己快要疯了的……

瞅着完颜和尚神色,独吉思忠也明智的转开了话题,“兄长可是已经有了破敌之策,不妨说来,让小弟参详一二……”

抛开杂念,完颜和尚斟酌了一下,沉声道:“好,不瞒你说,汉人中的英雄,确实不好对付……”

“有兄长在,任其有通天之能,也讨不得好去。”

完颜和尚摆手,摇头道:“不是说笑,汾州之败,败的不冤,那赵石赵柱国领兵有方,观其进退,皆法度森严,实乃劲敌,马虎不得。

“赵石此人,狡诈异常,用兵奇诡,往往出人意料之外,不过得了汾州,却有了进退不能之势,若能尽起大兵,火速进军,定可困其于汾州城内,便是他有通天之能,也是插翅难飞……

但有利有弊,此人善用骑军,往往我未动,他已知我动向,所以败其不难,困其却是不易,一旦此人知机后撤,与我大军在河中纠缠,则战事绵延拖沓,反而不利于我。”

独吉思忠听的频频点头,这位兄长,于军略之上,确是大金难得一见的良将,可惜,大势如此,竟要去打这样一场已经注定了结果的战事……

只听完颜和尚继续道:“所以,我便想,何不引其北来?赵石此人,野心极大,善攻敌之疏漏,隐借大势,每每皆能奏功,而观其用兵,也偏于弄险,只要示其以弱,多数能引其北来,到时决于太原,定大破其于太原城下……”

第0761章 施政

“五月间,当可出兵。”

潼关,征东大将军府,书房。

说话的人四十左右岁年纪,四品官服,带着几分儒雅,但一双眸子却锐利如鹰,逡巡间,不怒而威,他便是如今潼关镇守使,大军留后,兼大军转运使韩聪,出身大秦河中韩家,正德二十七年进士,之前任职京东路安抚使,文武全才,是河中韩家这一代,顶尖的人物。

主座上的大将军张培贤微微点头,这个早在意料之间,大军征战,却不能误了自家农时,而五月间,春耕一过,方是用兵的最好时机。

张培贤微微舒了一口气,冬天终于过去了,十几万大军聚集于潼关,人吃马嚼,靡费良多,朝廷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这里也时刻担着心事……

当然,之前圣旨到了潼关,也让他感受到了皇上的不满,饶是他向来谨慎,也触了下霉头,早知道赵石赵柱国并不好惹,但却没想到,这么的不好惹,只是抱怨了几句,便惹得陛下下旨,官是升了不假,但陛下的不满之意,却是一听便明白的。

朝中友好,还有身边心腹幕僚,来回商议,却也只得出一个结果,王佩兵败回京,赵石便不能轻动,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句话,赵石那里,就不用管了,只盯紧河洛便是,张培贤心里也有些憋屈,身为大军主帅,却军令不行,还有比这个更可笑的吗?还真是应了那么一句,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出兵之前,一应繁杂之事,就有劳韩大人费心了。”

“皆分内之事,下官不管懈怠……”韩聪抱拳,“不过,河中……粮草转运渐增,还请大帅示下。”

“哦。”张培贤轻喟了一声,又是赵石,这个名字,他现在已经有些听不得了,沉吟了一会儿,才道:“粮草即足,便多予河中些便是……这些都是小事,韩大人以后斟酌着办便成……”

韩聪笑了笑,觉着不对,赶紧低头掩住笑意,声音一如方才般恭谨平和,“大帅教训的是,下官晓得了。”

对于河中之事,潼关大军所知寥寥,但对于他们这些领兵将领来说,却不是什么秘密,赵石率部北上,到现在,已经到了临汾,朝廷虽有忌惮,不欲派遣官吏北上河中,但……其实现如今大半河中,已经入手。

来回转运粮草,许多传闻也能听到,虽无官吏北上,但赵大将军却没闲着,已命人开始治理河中,一副要做长远打算的模样,听说很有些新鲜政令出来,弄的河中沸沸扬扬。

潼关众将听闻了,多数都有些羡慕,但开口说出来的话,却又都带了些酸气,难得听见什么好话,不过各人确实也不看好河中战事,金人带甲百万,更陈有重兵于河东,一部偏师,兵不过数万,就算能将河中搅个天翻地覆,最终估摸着也要撤兵回来的,现在做的愈多,将来也许就越狼狈……

不过照韩聪看来,赵石军功赫赫,又有陛下信重,能做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但话说回来了,他虽出身河中韩家,与那赵大将军有些藕断丝连的干系,但他也无意牵扯进去,将帅之争,掺和进去得不偿失,办好了自己的事情便是了,又何必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