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页(1 / 2)

这位凭着当年那场风波,借势而起,如今权重于宫内的大太监,就这么简单的死在了大理寺牢房之中,可能至死,他也不相信,自己千般算计,谨慎小心了十多年,竟然会死在这里,死的如此轻易,死的如此毫无声息,又死的如此毫无准备……

赵石好像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不停步,徐春之事,让他明白,世间最靠不住的恐怕就是太监了,这些人依附皇帝而生,外臣结交,多有风险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背后捅你一刀,加之太监多无权柄,交来也无大用,杀便杀了,蝼蚁一般的人物,却自视不低,可笑可笑。

随手料理了几个慌不择路的太监,在一众被关押于此的官场穷途惊骇欲绝的目光当中,施施然来到大理寺牢狱的门口,等了一会儿,大门在咯吱吱的声音中打了开来,几个浑身浴血的年轻人已经静静的等候在了外面……

第0852章 百态

长安城的城西黑暗的旷野上,燃起了火光,接着,黑暗中,传来几声惨叫,随后长安城的城门便在轰隆隆的声音中打了开来。

今夜守卫这里的,是羽林军中一个参将,姓杨。

瞬间,长安城外的黑暗中,便陆续亮起了火把,最终将这里照的灯火通明,火光之下,黑压压好像望不到尽头一般人影,早已肃立在了那里。

在火把亮起的那一刻,军中传令之声,此起彼伏,前面的骑军军士纷纷跨上战马,在军令之下,缓缓移动,如同洪流般涌入了四敞大开的长安城城门。

八千蛮兵,分成两部,早已去了城外的羽林左右卫以及雄武军军营。

入城之后,人马洪流立即分成了无数支流。

种遂率殿前司禁军抢占长安城四城城门,张承带兵直奔皇宫,李匪率人往定军侯府而去,赵飞燕则任务最重,带的人也是最多。

他自己带兵直向长安令尹衙门而来,之后以细作为引导,带兵围住各处府邸,也占住长安城各处来往要道。

深夜的长安城如同酣睡未醒的巨兽,平静中带着安逸,但谁也想不到,就在这样一个平静而又平常的夜晚,大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已经拉开了序幕……

……

这个时候,长安城王氏门阀府邸。

内院花厅当中,杯筹交错,吏部侍郎王汉卿坐在主位,志得意满,已经喝的满脸通红,但兴致依旧不减,屡屡举杯邀饮。

花厅中环坐的皆为王氏族人,党羽,于六部中任职要害之人,在这花厅当中嬉笑言谈,一个个笑逐颜开,举杯畅饮。

也难怪他们高兴,大局已定,如同压在众人头顶的一块最大的石头终于搬了开来,大将军赵石时日无多,太子储君之位不稳,只需再轻轻退上两把,可能就要轰然而倒,这里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也都在幻想着来日美好的前程。

身为主人的王汉卿也放下了包袱,多少日夜的谋算,多少的心血,多少的殚精竭虑,在这一刻终于有了结果,回报之时也将不远了。

借此声势大振之时,顺势入中书任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之后再经营个几年,折汇必然回京述职,入主枢密院也不是妄想,到了那时,中书还有谁能与他争竞,就势夺了李圃同门下平章事一职,成为王氏一族第三位辅相,超越李氏门阀,成为京城第一豪族也便水到渠成了……

想到这里,王汉卿更是两眼放光,心中好像燃起了一把火般滚烫滚烫的。

深沉如他,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下面的人了,已经丝毫也不顾忌,国丧还没有过去,各个放浪形骸,大呼欢饮,直到这深夜之事,也未散去。

……

与此同时,二皇子所居的郡王府中,一群人也在欢呼雀跃,情形与王氏府中差不多少。

酒已喝的差不多了,曲氏族人以及二皇子这几年收罗的一些党羽却还兴致未尽,尚在年幼的二皇子更是精神,通红着一张小脸儿,与这些将来必定更加倚重的心腹们频频举杯,谈笑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