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页(1 / 2)

商议过后,赵石终于颁下军令,以鞑靼人为大军左翼,并将其分为三部,不鲁黑台一部在左,忽难一部在右,李刑率领大汗亲军护卫不颜昔班汗在后。

而大将军赵石给他们的军令就是,可以率兵突进,也可以与敌人纠缠,但谁若被敌军击溃,转身逃跑,那他就是鞑靼人的耻辱,不配流血而死。

而这一战过后,被击败的鞑靼人将不配再享有肥美的草原,因为这次失败之后,鞑靼人的荣光将彻底消逝在草原之上,他们要么会被乃蛮部吞并,要么会内附于汉人,鞑靼人这个称呼,将不会出现在云中云外的草原上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内乱的鞑靼人在纷乱的草原上,也许还有几许生存下来的机会,但被强大的乃蛮部所击败之后,将使他们最后一点家底也消耗干净,结果那还用问吗?

在警告了鞑靼人之后,赵石随即令木华黎统领大军右翼,并将三千骑乘河西马的军中精锐交在了他的手上,作为突阵之用,给他命令也只有一个,尽快击溃敌军左翼,并突击敌军中军。

随即,赵石令王胜保统领中军,自己则率剩下的两千骑兵,坐镇于中军之后。

军议时间并不长,因为骑军作战,派兵布阵远不如步兵那么复杂,多数看的还是各部起兵将领们的临机应变能力。

数万骑兵的正面较量,赵石是没有经历过的,麾下的这些将领们,也是如此,也许,当今世上,也只有经历过十三翼之战的蒙古人,可以很自豪的说,他们曾经上演了一场旷世之战,当然,是只有骑兵的战斗。

所以,最终也没什么好说的,赵石只向众将说了两条,一条便是士气,临战之前,军中士气至关紧要,尤其是鞑靼人,赵石令不颜昔班回去便清清楚楚告诉下面的鞑靼战士,这一战对于鞑靼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相信知道这一点,鞑靼人战士们的作战热情会不由自主的高涨上来。

秦军将士这边就不用再说了,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卒,数载之间,大小战阵经历无数,多数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又有以为神明的大将军赵石坐镇,除拼死用命之外,还用说什么呢。

第二条,便是这一战的目的,这将是一场歼灭战,而非是击溃战,尽量的杀伤敌人,为了达到这一点,甚至可以不用计较伤亡,打败敌人之后,要尽最大的可能,将敌人歼灭在这里。

也就是说,一旦敌人溃败,联军将不用再顾惜什么马力,箭矢,还有什么战利品之类的东西,追逐逃敌,将他们杀死在草原上,将成为战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最后,赵石脑中灵光一闪间,随即一把抽出佩刀,猛的将身前桌案一刀砍为两半,眼中带着再不遮掩,仿佛要溢出来一般的杀气道:“此战,不留降俘,不成功则成仁……”

这个举动,无疑一下子便点燃了已经快要冒烟了众人的热血,一张张粗豪的面孔上,尽都涨的通红,眼睛中不可抑止的泛起了血丝,仿佛一头头择人而噬的凶兽般,大声的回应他们的统帅。

“不成功则成仁……”

……

而在此时,带着疲惫不堪的部下,与大军汇合的鲁乌尔阿拔,将战士交给得力部下统领,自己则毫不停留的来到可克薛吾撒卜勒黑将军之前。

如乌云般的大军正在涌动向前,可以说,自和西辽人交战至今,这是乃蛮部聚集的最大一支骑兵大军了,即便是和克烈部交战,也不曾动用过如此数量庞大的乃蛮骑兵。

可见,对于近在咫尺的鞑靼人,乃蛮部是如何的警惕,而能征召如此众多的战士出征,也可见大汗是多么的愤怒。

当然,如此多的部落首领聚集到这里,最终的目的,恐怕除了为乃蛮部扫除敌人,并熄灭大汗的怒火之外,更多的还是觊觎于鞑靼人肥美的草原罢了,不然的话,即便大汗征召,各部首领们也不会如此快的带着部落战士来到这里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看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影骑马从身边掠过,一张张年轻而彪悍的面孔上带着兴奋以及点点狰狞的杀气。

尤其是如云般的骑兵带来的那种铺天盖地般的气势,让鲁乌尔阿拔震骇之余,终于慢慢的找回了信心,这样的大军,有什么人能够阻挡住他们的前进步伐呢?

满面尘灰,尽带疲色的年轻乃蛮人,跪倒在将军的马前,羞愧的低下头,“将军,鲁乌尔阿拔辜负了您的信任,请求您给予他应有的处罚……”

消息显然已经传开,一双双带着轻蔑之色的眼睛,看着跪倒在地的鲁乌尔阿拔,若非身处可克薛吾撒卜勒黑将军的战旗之下,耳边又满是隆隆而过的马蹄声,说话都很费劲,他们一定会让这个傲慢而又无能的年轻人知道,得罪了他们的下场到底有多么可怕。

但可克薛吾撒卜勒黑并未责怪这个战败的家伙,而是大声道:“起来吧,年轻的勇士,跟在我的身边,你的勇气我已尽知,但你的爪牙还很稚嫩,不要为暂时的失败而羞愧,那是每一个英勇的战士必然要经历的,我相信,经历过磨难的勇士,最终都会飞上天空,成为我们乃蛮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