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每一次想到这个,折汇便会满心愤恨,一个寒门贱子,也配传下折家的衣钵?
若没有此人作祟,那许多战阵功勋,便是他折汇的,此人不过是仗着皇帝陛下宠幸,夺了他折家的功劳罢了。
长安之变前,他身在军中多年,比之朝中的王家,他更能清晰的感觉到赵石在军中的威望到底如何。
所以,无论王家如何劝说,他也没有一头扎进那个泥潭里面。
赵柱国回京,问罪,听到这样的消息,他心中也多有窃喜,没了赵柱国,河中的杜山虎等人也就没了靠山,稍微示好,以折家在军中的威望,这些赵柱国的心腹将领,群龙无首之下,也不得俯首听令于他。
到了那个时候,令其率兵进上党,为大军策应,他则率河洛之兵攻虎牢,直取后周京师开封,岂不是灭国之功就在眼前了……
张培贤垂垂老矣,种家的那些家伙,不过是沾了赵柱国的光,他们自己能有多大本事?
那个时候,他真的可谓是志得意满,只等着京中之事尘埃落定,他便上书皇帝陛下,挥兵东进。
但风云突变,赵柱国之党羽悍然挥兵入京,不但逼死了皇帝陛下,而且,搬倒了王家。
这个时候,他震惊之余,哪里还有半点之前的欢喜?心里面还颇多庆幸,没有跟着王家一头栽下去……
但他没庆幸多久,便听闻了次子的事情,这个蠢儿子,在军中的时候,还算规矩,自从回去了京师,便跟王家那个浪荡子厮混在了一起,醇酒美人,弄的十分之不堪,办起事来,也是首尾不清不楚。
竟然还跟着王家那个混蛋,欲谋赵柱国之妻妾,也不想想,那是鞑靼人的公主,落在朝野多少人眼中的异域美人,即便是景兴皇帝陛下,对这个草原公主也颇多关注,而且,人家还跟靖佳长公主相交甚密。
别说事情未成,就说事情成了,将那个一个女人弄回家中,又会有多少麻烦接踵而至?岂非也是明着告诉旁人,折家本就参与了此事,折家在军中的威望又会受到怎样的打击?
色令智昏,除了这个,他根本想不出旁的说法……
王家倒了,王佩被处斩,许多人受到了牵连,折家无可避免的也受了波及。
而他这个儿子,最终也没跑了,即便他上书求情,言及家教不严,自请罪责,也没免了这个儿子受戮于刀下。
因事情涉及大将军赵石,又太过龌龊,消息没有传开,不然的话,折家的脸面真的就都丢光了。
不过该知道的人,却也都知道,只是不会明面提起罢了,给折家留下了些脸面。
而这一回,回京述职的就轮到了他折汇身上,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因在长安之变前,在赵柱国回京之后的许多事里,都有着折家的影子,他几乎是被发配来到了西北。
当年家中诸多先辈征战之处,本应是充满了折种两家的荣耀和辉煌之地,却成了如今折家家主的流放之地,世事变幻,莫过于此。
见惯了东边的繁华与富庶,重回这西北荒凉所在,着实让人感到苍凉苦闷。
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西北张家的疏远和戒备,许多当年折家的老部下,都已经改投张家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