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页(1 / 2)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318 字 21小时前

猛虎武胜军一旦上前,萧关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猛虎武胜军将士前赴后继,一个浪头过去,城头上便已经站满了秦军士卒,在如狼似虎的秦军精锐面前,西夏守军根本没有抵抗之力,被秦军杀的抱头鼠窜。

不到半个时辰,城头便飘扬起猛虎武胜军战旗,萧关外城城破,守军退守第二道城墙。

张峰聚意犹未尽,派了人到赵石面前请战,要一鼓作气,破了萧关,却为赵石所阻。

接着又是殿前司禁军上前,殿前司禁军各部将领明白,这并非大帅要将功劳都给了自家嫡系,而是在告诉他们以及麾下士卒,军中精锐到底应该是何模样。

在各部将领喝骂声中,殿前司禁军上下士气就不用提了,第二道城墙,比外城还要高大坚固几分,但在殿前司禁军强攻之下,竟是连一个时辰都没撑到,便被击破,守军退往内城……

到了这个时候,十余万秦军已经将萧关紧紧围住,会州方向一直没有动静,等待会州援军的西夏守军再无任何战意。

本来,赵石还打算让蜀中蛮兵,也上前战上一场,看一看这些蜀中蛮兵到底有何出奇之处,是不是真如想象般,可为攻城之劲旅。

但被肆意蹂躏的西夏守军,却再没给他这个机会。

激战两日,西夏守军已不足两千,若是野战,早已溃不成军了,但守成被围,根本没有逃走的机会,又接连迎战,投降的机会都没寻出来。

战事间歇当中,守军佐将王珩仓促说服了几个军中官佐,杀守将庚成,打开内城城门,降于秦军。

至此,萧关一战也便落下了帷幕。

战事并没有多么惨烈,战后,清点伤亡,秦军上下,死伤七百余人,杀伤五千余众,俘获两千余人。

这一战也没什么好说的,在十五万大军北进之中,这只能算是一场小打小闹的战事,而且,伤亡有些多了……

当然,若是在当年,能在伤亡如此轻微之下,攻破萧关,应该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但如今嘛,西夏没落之景象,随处可见,萧关重镇就这么丢了,攻下来的人没觉着有什么自豪之处,估摸着西夏人丢了此处,也不会有多惋惜……

随即,赵石令郭猛率一万兵马,转攻会州。

实际上,之后等郭猛率军到会州,根本没费一兵一卒,便占了会州城,因为会州守将,以及会州官吏,皆已逃走一空,只留下了一地仓皇之百姓罢了。

当年庆阳镇军顿并会州城下,与吐蕃兵马合兵一处,屡攻不下,然到了如今,却是如此一番模样,宁不让人心生感慨……本来郭猛还觉着力有不足,但得了会州之后,才觉得,大帅实是英明无比,当然,若非他与大帅有着故旧之情,这样一场功劳,也落不到他郭某的头上才对。

在这个时候,青铜峡天险已经失去了任何的意义,随后,郭猛留五千人马与会州降卒守城,自己则回转萧关,追着大军足迹,往韦州方向而来。

不过郭猛如何,只说攻下萧关,按照赵石习惯,尽斩党项一族将领,关中百姓,凡党项人,或与党项人有涉者,尽杀之。

没费多少工夫,便留下两千殿前司禁军驻守于此,大军启行北向,不远处,便为西夏西寿军司故地。

之所以称之为故地,因西寿军司乃西夏当年立国时十二大军司中首先废弃的一个军司,当年秦军伐夏,虽然惨败,但伐夏之初,却还是占着优势的,也正是那一役,与左厢军司诸部不合的西寿军司覆灭于萧关之内。

后因种种事故,西寿军司并未得以重建,其实,是以萧关守军,代替了西寿军司的位置,但不设军司,也是萧关守军日益消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粮草辎重,借不能与各大军司相比,在地位上,也差了老远,到了今天,秦军北来,两日之内,萧关已经失守告破,可以说,祸根早种于多年之前了。

大军所过之处,屡屡能见军营城寨的遗迹,多为当年西寿军司所留,如今却已荒草遍布,阴森森的,连野兽都很少现踪于其间。

沿着唐时古道,大军滚滚向前,不一日,已临近韦州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