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页(1 / 2)

赵石闻言,脸上笑意更浓,本是肃穆庄严的中军大帐,遂又响起一阵秦川汉子爽朗的笑声,因为临战在即,而压抑的气氛,随之也是一扫而空。

赵石摆手,“你们的事儿过后再说,让本帅先见一见什么狗娘养的使者。”

言语粗鲁,和赵石如今的身份十分不合,但军中汉子,却最喜上官此等做派,尽皆利落的行下军礼,带着轻松的笑容,陆续离开中军主帐,却都并不走远,立在主帐之前,眼巴巴的想要看一看,这狗娘养的使者是个什么模样。

很快,一行六七人便被带到了这里。

为首一人,一身的官服,对于西夏文官服饰并不熟悉的秦军来说,只能猜测是个文官,看着长的像个汉人,却也无法确定,如今西夏党项人和汉人实在没有多大的差异。

中军大帐之前,不得喧哗,这些好奇的军中汉子,便混在大将军亲卫,以及中军军法官之中,挺胸抬头,手按腰刀,眼睛直愣愣的盯着这一行人,也算是为秦军涨涨威风士气……

被这许多人盯着,有身处敌营之中,胆气小一些的,自然已经是两股战战,即便是为首的几个,脸色也变得愈发苍白。

不过,能来这里当使者,自然有着准备,身穿官服之人,一下子便将身子挺直了几分,昂首做倨傲状,随着大将军赵石亲卫统领程书奇,来到中军主帐之前。

第1254章 使者(二)

“礼部左签事,权领枢密事行衙外总管刘隶,见过将军。”

使者躬身抱拳为礼,吐字清晰,很有几分风采仪范……

赵石不知什么外事礼仪,也从没关心过这个,他只知道,眼前这人是个汉人,好像还有些乱七八糟的官职,只是对西夏官职并不算了解,也不知权柄如何,重不重要。

西夏来人的随从都被挡在了中军帐外,进来的只有这位使者。

赵石微微侧头,他身边一人已经轻声道:“刘隶,自汉经,兴庆刘氏族人,刘氏乃兴庆少有的百年大族,据传,乃祖上曾为拓跋氏牧马,小人在兴庆时,也曾为其招揽过……刘氏这样的汉人大族,在兴庆并不多见……乃西贼朝中汉人官吏之首脑。”

“兴庆有个笑话,刘氏曾献女充宫掖,得帝宠为妃嫔,遭后嫉,逐其出宫,刘氏又献其于国相府邸,为国相庶子所纳,皇帝大怒,欲重招其入宫,为国相所拒,又欲治罪于刘氏,又为国相所阻……”

“皇帝无奈,遂命刘氏进献十女入宫,刘氏遂召众汉官,选十数姿容靓丽者入宫,皇帝龙颜大悦,欲赏刘氏,然国相不悦,又命刘氏献二十女入国相府……如此往来,刘氏得选秀之职……”

这果然是大笑话,也只有西夏这样的国度才能干的出来,皇帝不像皇帝,臣子不像臣子,国事听上去也如同闹剧一般。

不过,往深里一想,真的是一点也不好笑,西夏汉官奴颜婢膝至此,真真让人感到心寒。

赵石身旁这人说话声音虽小,但大帐之中,各人却是清晰有闻,作为使者的这位自然是脸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羞耻之心。

其他大将军护卫,却是脸色古怪,看着这位使者,就像看稀奇古怪的物什一般,是的,他们已经见惯河中河东风物,对于胡人治下的汉人行径已经司空见惯,但还是被听到的这些给震惊了一下。

多数人都心想,原来自己还是少见寡闻,世间还真有这样厚颜无耻到了极点的人物儿。

赵石旁边的这人话还没有完,使劲儿的揭刘氏的疮疤,“后来听闻,素来好色的刘氏族长,再不敢娶小妾了,就怕朝中党项贵戚朝他讨要……”

赵石歪了歪头,那人话声立止,他要听的其实不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身旁这人可能是在西夏呆的久了,讨人欢心的本事都在一张嘴上,也许做个奴仆之流还成,却根本无法在赵石这样的人面前讨喜。

这人还是赵石在庆阳带过来的,此人少时从军,驻守边寨,后为西夏人所俘,两国交战,被俘的军兵年年都有,开始时,两国还交换战俘,但后来两国往来厮杀,流的血越来越多,成了世仇。

从此,两国边塞之上,用来祭旗的往往便是对方战俘,更别提什么交换了,世家子们在边塞大量战死,也就是从这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