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页(1 / 2)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207 字 21小时前

张世杰曾为东宫太子侍讲,当年的太子殿下,如今已经登记称帝,东宫旧人自然皆得重用,张世杰四十出头年纪,做官晚了些,也非正途出身,能到今日地步,应该说是际遇非凡了……

尤其是此人还是大将军赵石的堂兄,有这一层关系,其实也就决定了一切,张世杰别看资历浅了些,但将来能走到哪一步,真的说不好。

这一次出迎大将军回朝,来的人可是不少,但就份量来说,当以他们四人为首。

枢密院那里也来了人,但怎么说呢,这个时候,即便是很不服老的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认,朝堂之上的老人太多了,年岁老大,连出迎得胜回朝的大将军这样的朝堂大事,枢密院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出来。

不过这能说什么呢,天子优容?能让朝臣善始善终吗?

这可不见得,许是看景兴一朝的旧臣死的死,老的老,也就有那个耐心等上几年罢了,当今陛下啊,心肠可不比先帝软上半分。

当然,这些话,打死李承乾也不敢说出口,只不过在脑海中转上一圈而已,连想都不敢多想什么。

枢密使韩思功又病了,就算不病,那么大的岁数,身份又尊,不可能大冬天的让其郊迎在外。

上次大将军从河东回来,是魏王李玄道领头迎的,如今魏王殿下也病了,一个是累的,一个是让魏王府中突然多出来的那个魏王世子给气的。

这几年,谁都清楚,魏王府世子是魏王的私生子,不过魏王一直无后,到了这个岁数,即便是私生子,皇家也不得不承认其世子的身份了,不然的话,不但要得罪魏王,还要得罪皇室中的一些老人,谁又愿意在这个上面作梗,跟魏王殿下过不去。

这位世子殿下,谁都能看得出来,不是为官的材料,小家子气的很,根本没有半点乃父之风。

不过魏王对世子期望极深,独子嘛,在所难免,但话说回来了,魏王府世子不成材,就算是刚强的魏王殿下手段再多,也是没辙。

这一回就是世子的几个国武监同窗寻他耍乐,跟别人起了口角,之后便是大打出手,魏王世子可好,先自逃了,几个同窗被人揍的鼻青脸肿。

魏王闻听此事,大怒之下,抽的世子殿下满地找牙,自己也当即头晕眼花,摔倒在地,年纪老了,骨头都脆,一下就摔折了一条胳膊。

这下可好,枢密院一下成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若非大军已然南归,不然的话,枢密院不定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于前方将士论功行赏之事上,枢密院这次几乎失去了发言的权力……

这对于枢密院来说,几可以称之为灭顶之灾,要知道,枢密院若是连说话的权力都丢了,岂非成了摆设?过不多久,枢密院还能不能存在?

不过,有远见的人都知道,枢密院断不会就此沉默下去,前方军将立功越来越多,立下的功劳也越来越大,枢密院的职权,只会越来越重,不会越来越轻。

像这一次,大将军挟灭国之功而回,枢密院很可能便会易主,这也是许多人不想大将军赵石太早回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方过而立之年的枢密使,让许多人不舒服,也让许多人满心的疑虑。

好在,皇帝陛下并未有明显的圣意露出来,怎么奖赏,还能拖上一段时日,最好……是大将军自己能推辞一下,选个合适的职位,那样一来,也能让人安心一些。

今日前来迎接大将军赵石回朝的人选,其实也算是千挑万选……

张世杰不去说他,李承乾,方谦两人,皆为景王府旧人,先帝在时,景王府这几位虽都位高权重,但却各行其是,并未有所联结,甚至于,兵部尚书李承乾和大将军赵石还有些间隙。

但时移世易,到了今日,不光向来自恃清高的礼部尚书方谦有意与大将军赵石交好,便是兵部尚书李承乾,也低下了倔强的头颅,开始跟大将军赵石越走越近了。

只要论到这个,许多人心里多数要感慨一下,宦途之上,风波险恶,能走到最后的,怕都是些能忘记前尘旧事,度量极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