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页(1 / 2)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609 字 20小时前

心里虽是这样想,但他不会蠢到跟母性大发的靖佳公主就这个上面进行一番争论,那是自讨没趣儿。

“不高兴了?”靖佳公主轻轻握住赵石的手,柔声道:“既然你不愿妾身操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也就罢了,妾身本来想着,有几位商人不错,让他们去打理府中产业,如今也只能推了他们了。”

赵石笑笑,拍了拍靖佳公主的手背,“京中各处王府,都有着些生意,咱们又不比旁人差了,一些生意做也就做吧,但你要清楚,公主府到底不同别处,名声要紧。”

靖佳公主轻轻点头,她明白赵石的意思,公主府独居于成安城外,一直以来都颇为超然,也让公主府的名声很是不错,这在景兴末年的一些变乱中,公主府一直安然无恙便是明证……

即便是想要对付赵石的人,也没有想过从公主府入手。

但现在不同了,她这里太急了些,入宫为卷入科举案的秦人士子们求情,就是个开端,之后又置办产业,连士子取官都求到了门上,可见,公主府正在渐渐失去超然物外的地位,也许,许多有心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所以,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公主府再难于躲避在朝堂争斗之外了,一旦卷入朝堂政争,公主府的偏向,会牵动很多人的心。

要知道,大长公主殿下不但深受帝宠,而且,还和大将军赵石交从紧密,一旦取得大长公主的支持,那么在朝中政争中将占据十分有利的局面,只这一点,就足够许多人加意拉拢了。

靖佳公主没看到这一点吗,其实她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只是不太在意而已,在她看来,一些事做了也没什么,但有些事,却不能去碰,只要她不愿意,现在也没什么人能够强迫于她。

但赵石说了这样的话,就由不得她不重视了,沉吟了片刻,才苦笑道:“妾身有些心急了,以后不会这样乱来了,但……公主府里皆乃妇孺,总让人不能安心……”

赵石摇头失笑,“公主府里要是弄些武夫进来,以后还有安宁可享?”

靖佳公主扑哧一声也乐了,顺势靠在赵石身上,“你可不就是一介武夫?却还不是闯进了公主府,来去自如的很?”

赵石顺手搂住靖佳公主纤细的腰肢,闻着她身上好闻的味道,有些情动,不过,最终还是将靖佳公主推开些,正色道:“朝中的那些人心眼多的很,手段也无所不用其极,你这里以后小心些。”

“产业什么的,皆乃身外之物,别看在眼里,无论士子,还是商人,都靠不住,说到底,公主府这些年的清净,得来不易,不要轻易毁了才好……”

“就像如今,那些士子的事儿我都不愿意沾手,怎么就能求到你的门上,你可知道,我在陛下那里听到的,闻到的,都是朝廷权谋的味道,之后说不定有多少人,要栽倒在这件事里,所以,那些士子的事情,不要听,也不要管,读书人讲究的是大义,小节他们可从来不顾,翻脸无情的事情做的可不少呢。”

靖佳公主抿着嘴唇,有些委屈,不过心中也是凛然,赵石这是在告诉她,做生意可以,但不要轻易信任任何人,更不要搀和到朝堂政争当中去。

这是极为严厉的警告,自从她和赵石认识到如今,也有将近二十个年头儿了,却从来没听到过这样的话,即便当年洗劫西夏人求亲的使节队伍,也只轻飘飘几句话,就定了下来……

赵石的话里,也透着浓浓的不详味道,说不定啊,朝堂上又有风波在酝酿。

靖佳公主使劲的点了点头,即便是为了儿子着想,她也不能参与到这样的大事当中去,女人八卦的天性,在她身上并不算明显,但逢到这样的事情,却想问个究竟,不由道:“你是说……”

赵石摇了摇头,想了想,才道:“陛下和我见面,对科举案一事,说的话太多了,而且言有未尽,你想想,朝中那么多的大臣,我才刚刚回京,便被问到此事,之后我又打听了一下,朝堂之上,对科举案从来讳莫如深,现在连提都不提了。”

“但在乾元殿上,陛下说了那么多,我一个武人,管得了什么科举案?之前还有礼部尚书方谦到府中专门问了我的意思,你想想,这是什么样的征兆?”

“陛下无人可问,朝臣各怀心思,久了,也许就成了陛下心里的一根刺,早晚要拔出来,是不是带着血,那就要看朝局了。”

赵石端起酒杯,引了一口酒,靖佳公主听的入神,连给他满酒都忘了,赵石只要自己将酒杯倒满。

思索了一下,继续道:“景兴鼎革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老了,陛下跟先帝不一样,但革除旧弊之心却都一样的坚决,嘿嘿,李圃李大人却在这样的一件事上和稀泥……不定过上些日子,他就能回家调儿弄孙去了呢。”

“还是做个武夫好啊,能在公主府里进出自如,还能看着文官们斗来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