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是出自皇长子李琼的授意,还是李吉出的手,甚或是其他什么人在趟浑水,赵石也不在意,安心的呆在家中,兴起了,便去逗弄一下儿女,手痒了,便到校场舒散一下筋骨,晚间安抚妻妾,白日里练练大字。
时不时的还能找来几个能喝的旧部,高呼痛饮,顺便回忆一下当初的峥嵘岁月,日子过的实在有滋有味。
没过几日,正月十四这一天,朝廷下旨,令理藩院主事王光弼,翰林承旨,中书内觐沈鹤为副,皇次子李珀为主,主持接见草原诸部使者事。
皇次子李珀今年才十二岁,也是皇后娘娘所出,如今却是一下顶了自己的皇兄,出面主持接见草原诸部使者之事。
赵石呆在府中,也没去枢密院,因为枢密院要正月十六,才正式开衙,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佳节,整个朱雀大街上,都会挂满彩灯,观灯之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乃长安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此时晋国公府内,各处都挂满了灯笼,晋国公府不禁下人出去观灯,但也可在府内各处游玩晃荡。
府中多为女子,心灵手巧,编织的彩灯比之外间不遑多让,还弄了些灯谜之类的玩意,自娱自乐。
由此可见,晋国公府中规矩之宽松了,也非常的人性化,深得府中下人之心。
当赵石在府中接到朝堂上这么一个消息之后,也愣神了半晌,这是……要换一个皇子来当太子吗?
就因为他闹了皇长子李琼的宴席?还是因为旁的什么原因?若是前者的话……
想到这里,赵石心里顿时咒骂了一句,他奶奶的,莫非又被皇帝陛下坑了一次?
第1330章 肺腑
这些年,赵石对朝堂上的纷纷扰扰,最大的认识其实就是事发有因几个字,在朝堂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有着前因后果。
能够立于朝堂之上的臣子们,没有哪个是真正蒙昧的,所以,这里发生的事情,有的看似突然,但只要细究其理,便会知道,你所认为突发的事情,其实大多都有着很长时间的铺垫……
引而不发,未至其机也,显于人前,刀已临颈也。
所以,朝堂上总有谁与谁不睦,谁又与谁深有间隙之传言,但在朝堂之上,你会看到,不睦的两个人在相互谈笑,深有间隙的人在交头接耳,状似亲密。
这就是中原汉家王朝自古传承的政治生态。
酌酒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王维一生宦海沉浮,晚年诗作,可谓道尽朝堂之上的世态炎凉。
而今就是这般,像突然改令皇次子李珀接见外邦来使之事,发生的很突然,但赵石绝对不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在皇长子李琼府中耍了一通威风,便让皇帝陛下改了主意。
不定啊,就是皇帝陛下对皇长子李琼早已有着不满,如此这般,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很可能,李琼已经失去了登上皇储之位的资格。
赵石听闻此事后,心里多少有点郁闷,要是真如他的猜测一般,这次好像又被李全寿那小子当了刀来使。
但这却怪不得皇帝陛下,也许皇帝陛下只是在寻找理由,而赵石很可能在无意间立马送上了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