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页(2 / 2)

于是,京军中一些将领,被正德皇帝找了由头,杀头的杀头,贬斥的贬斥。

也就有了那次武举,其实是选出人才来添补羽林军中空缺,不从外间或者京军中提拔,也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考量。

而这个时候,也正逢金国来使,使那次武举更为盛大,也多出了不少其他的色彩。

后来大将军赵石平蜀回朝,任羽林中郎将,又进言景兴皇帝陛下,续建武学,后来改为国武监。

国武监建立的初衷,除了当事之人,怕是现在没几个人知晓了。

但国武监从无到有,数载时间,在大将军赵石费尽心血之下,终于打下了根基,更为难得的是,大将军赵石在建立国武监之后,又创立猛虎武胜军。

两者相辅相成,不但成就了国武监的名声,而且,也成就了猛虎武胜军这样一支劲旅……

可以说,没有国武监,便不会出现猛虎武胜军,没了猛虎武胜军,国武监绝对不会有如今的兴盛。

其实,这也正是如今国武监生员提起国武监创建的历史来,最为人所称道的一部分。

而国武监初立的时候,生员极其艰难,换个人的话,也许只能从军中抽调精兵强将到国武监中,或者,弄些国子监的文人过来,充充门面。

但大将军赵石则另辟蹊径,落魄长安的文人士子,游荡于长安街市的世家纨绔,军中不得志的军官等等,纷纷接到国武监征召令函,数百人聚集到了国武监中。

可想而知,当初国武监第一批生员的寒酸了,也许那个时候,整个长安都在等着瞧国武监的笑话。

但这里有一位大将军赵石,生生将这些废材,炼成了精钢。

国武三雄,大将军木华黎,一个胡人奴仆,如今已经名扬天下。

户部右侍郎,国武监祭酒杜橓卿,当年不过是落拓长安的不第举子,更险些冻饿而死……

河东宣抚副使种怀玉,飞鹰走狗,世家纨绔子,长安无赖儿罢了,如今却坐镇太原,领雄兵数万,虎视四方。

那一批国武监生员,璀璨夺目者,并不只此三人,其中大部分,皆战死于第一次太原之战当中,他们的名字,如今都刻在国武监讲武堂前的照壁之上,供国武监生员缅怀先烈,凭吊其英魂。

只要在那一战活下来,没有伤残之人,如今皆履任军中要职,最不成器的,也已经是六品领兵都尉。

大将军赵石做的不只这些,之后几年,除了操练国武监生员以及猛虎武胜军人马之外,还曾召长安以及长安县左近童子入监进学,为国武监的延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大将军在国武监的那些年,除了开始时,有着一些世家子被召入监中之外,之后再行收入生员,大多便都是寒门子了。

后来大将军赵石领兵东征,国武监交到了景兴皇帝近臣齐子平的手上,一直到如今,国武监都在这位齐祭酒的管辖之下。

和大将军赵石不同,齐子平文人出身,曾当过转运使,在蜀中也曾参与战事,是文人领兵的典范。

这样一个人自然与出身草莽的大将军赵石不一样,而国武监在他的手里,也渐渐发生了很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