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驻守蜀中的秦军在冷眼旁观,其他蜀中降臣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大将军赵方的报复非常顺利,苏氏几乎灭族,零星一些人等,也都隐居山林,估计只要赵氏还有人在大秦为官,便不会再有姓苏的子弟出仕了。
但死了的人毕竟都死了,报复的再彻底,也没法让死了的人活过来,大将军赵方也在蜀中沉寂多年,不为蜀人所喜,又不愿在大秦朝堂上立足,这就是他父亲的悲哀之处。
一身才干,却在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候,遭到了重挫,几乎一蹶不振。
中年汉子见他脸色黯然,没了高兴模样,顿时便知道,自己失言了,挠了挠脑袋,却不知说什么话来安慰。
赵葵拍了拍窗棂,叹了一口气,颇有寂寥之意,不过随后,便强打着精神笑道:“好了,再看也看不出什么,不如就去赏灯,凭咱这一身皮囊,说不定啊,还真能娶回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妾来呢。”
这话要是让不远处国武监那些同窗听见,一定得掉一地的眼珠子,谁能想到,在国武监中,举止言谈彬彬有礼,带到操训之时,又一丝不苟,不讲任何人情的赵葵赵南仲,能说出这样轻浮的话语出来?
主仆二人于是很快下了小楼,沿着朱雀大街,随着人流,向北而去……
到了月上梢头时候,长安城终于沸腾到了顶点,各色烟花炮竹,纷纷开始燃放了起来,让长安城中,蒙上了薄薄一层雾霭,淡淡的硝磺味道,弥漫于长安各处,为过去的成武五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1337章 官员
大秦成武六年的正月十六,京师长安依旧热闹非凡。
因为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大秦立国以来最辉煌的一年,大秦世仇西夏终于灭亡在大秦兵锋之下,所以,今年的正月十六,依旧不设宵禁,花灯也未除去,显然,这一晚的喧嚣虽不及正月十五,但也非是往年可比。
正月十六,各处衙门正式开衙。
不过按照惯例,这一天各出衙门,多是洒扫杂事,衙门中的小吏们要将各处打扫干净,文书也要整理文案,为主官坐堂视事做好准备。
早朝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开始,一般要等到正月二十以后,甚至没什么事的话,早间朝会也许会过了正月才重新举行。
在这个上面,并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是看皇帝陛下的意思。
实际上,这是给皇帝陛下,以及朝臣们放的年假,差不多有一个月,让各人都能和家人团圆,好好歇上一歇。
其实这也就是朝臣们的特权,因为一年下来,朝臣们十分忙碌,除了病休之外,连轮转都轮不到他们。
加上早朝,朝臣们在这一年当中的生活十分紧张,而且,许多朝臣除了主要职司之外,还兼任着诸如各殿学士,值守皇宫衙署,甚至于教导太子,在宗学中任职,甚或是进谏陪同圣上等等诸般事务。
朝臣很忙碌,这官儿也实在不好当。
所以到了五十岁上,朝臣们多已精力不济,除了那些身居要职的重臣们,其他职司上的官员,许多自己便要上书辞官了。
所以说,朝臣的新陈代谢,远不如普通百姓想象的那样迟缓,恋栈不去者是有,但很快,繁重的政务以及急等着上位的下官就能掐死他们的幻想。
只有那些精力过人,过了年纪依旧思维敏捷,身体康健的朝臣,才会更久的战立在朝堂之上,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朝堂上臣子们确实可以称之为人中之杰,他们就是人群中最精英的那一部分。
和竞争激烈,事务繁重的京官们比起来,地方官吏显然要轻松很多。
但这其实也要看你怎么来当这个地方官长了,几年一考的地方官吏,轻松的肯定要得个平庸的考绩,只要那些拼命努力的官员,才会在大考中出头露脸,向着京官努力前行。
而在正月里,地方官吏其实已经在忙活了,他们比京师中的衙门开衙要早的多,过了正月初五,许多勤于地方政务的官员便会到衙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