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8页(2 / 2)

都察使胡大人,年初时就回长安述职了,这位其实也挺倒霉的,因与洛阳名妓李春眉来眼去多时,到河南战事之后,当即被推了出去,算是成了河南战事第一只替罪羊。

转运使刘大人,因粮草屡屡被劫事,吃了朝廷斥责,如今也还在为河洛粮草事在到处奔忙,晋国公到了河洛,都没工夫来洛阳见上一见。

当然,是不是在躲着,就只有刘大人自己明白了,不过现在看来,刘大人还是很聪明的,起码没让自己撞在刀刃上,但躲过初一还能躲过十五?

作为河洛转运使,早晚要在晋国公面前走一遭。

实际上,从这些就能看的出来,朝廷对河南战事失利一事极为不满,而朝廷的文武之争,延及到地方,文臣在较量中,吃的亏可不是一点半点。

军中将领们一个个都毫发无损,反而是地方官吏遭了殃。

而来到河洛的钦差大臣,也是正经的武人,由此可见,一直以来,文贵武贱的看法,在当世的大秦,是需要改改了。

天色渐晚,客人陆续到齐,这时,大将军张培贤才陪着梳洗一番的晋国公赵石出现在人们面前。

武人们几乎是齐刷刷站了起来,躬身道:“我等见过国公,见过大帅。”

文臣们没那么心齐,参差不齐的站起身来,有的喊枢使大人,有的称国公,还有的唤钦差,不一而足,显的有些乱。

不过人们都在窥探着两位大将军的神色,看两人都笑眯眯的,都是自我安慰的松了一口气。

两人微微点头示意,相互谦让了一下,便由赵石坐了正中,不算是喧宾夺主,赵石奉皇命而来,按照官场规矩,这个主位还就得他来坐。

酒菜很快就摆了上来,酒肉飘香,但谁也没那个胃口,大厅中坐着十几个人,却安静的好像坟墓。

这第一杯酒,自然是张培贤起头儿。

“成武二年,国公率军据河东,之后数载,餐风饮雪,草原诸部归附,成武五年,覆灭西夏,此等功勋,实让我等武人汗颜……来,为了国公的盖世功勋,我等敬国公一杯,也祝我大秦能国祚绵长,历久不衰。”

河洛文武,纷纷起身,躬身将酒杯置于头顶,念叨着祝词。

赵石站起身来,举着酒杯,脸上含笑,看着下面的人头,心中也是微微自得,权势在握的感觉,对于男人来说,比美酒更让人陶醉。

“同祝。”

说罢,一饮而尽,好像饮的不是酒,而是这令人熏熏然的权势。

“多谢国公。”

一杯酒下肚,气氛稍有松缓。

片刻之后,酒杯再次斟满,这一次,该是赵石说话了,酒桌上的规矩和官场上的规矩,在这个时候,都该如此。

赵石随意的端起酒盏,沉厚的声音清晰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