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页(2 / 2)

晋国公是有栽培之心,但……应该不很强烈。

晋国公如今的地位权柄和当年没法比,她也不会认为,晋国公身边,再会出现木华黎,种怀玉,杜橓卿这样的人物儿。

别说他们,甚至,也不太可能会有张钰,赵幽燕,江游等那样的际遇了。

因为那会儿是什么时节?正是大将军率军征战四方的时候,在晋国公身边,功名利禄不提,能够学到的东西也太多了,而且,到军中历练的机会也数不胜数。

可以说,那一段不短的时日内,是国武监生员最幸运的时刻,每一个出来的国武监生员,都有着现在她们这些后来者无法比拟的优势。

换句浅白些的话说,那时候正是用人之际,不是朝廷用人,而是大将军自己缺少心腹。

而事实也证明,随着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多年,当年那些国武监生员,只要没有战死沙场,如今各个都是风光无限。

尤其是当年第一次太原府之战,国武监生员伤亡惨重不假,但只要活下来,就算缺胳膊断腿儿,那一战的荣耀,也够他们吃一辈子的了,就更别说活下来的那些人了。

国武监三雄不去说他,张钰等人,哪一个不是在那一战当中崭露头角,不到十年,就都成了统领一方兵权的朝廷大将。

而现在她们这些人,少的就是这样的际遇,而且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为现在晋国公身边能用的人太多了,就算是胡烈那样的心腹亲兵统领,一旦到了军中,也无法再跟当年的那些人相提并论了。

说到底,军功才是军人的根本,没有这个作为支撑,其他都是扯淡。

当然,这次能跟着大将军来河洛,好处也多不胜数。

但吴小妹觉得,晋国公不太想将她们留在身边,来河洛,历练的味道很重。

而这对她本身而言,无疑是好事。

没有才能,没有野心的人会觉着沮丧,但她不同,她是要立志做出一番事业来,重振金州吴氏家声的。

就算不如羽林中郎将李金花,也要做到四品领兵大将,才能有这个可能。

而呆在晋国公身边,显然已经没有那样的机会了,因为照现在情势看来,随晋国公出外征战的日子遥遥无期,就算熬到那会,也不会让年轻人初入军旅,就领大兵。

猛虎武胜军那些例子,百年难遇。

所以说,她想的很清楚,随晋国公到河洛,可以让自己多些资历,能得晋国公如此看重,算是个不小的惊喜,还可以开拓下眼界。

也就这些了,其他的她也不很在乎。

她现在想的,则是将来。

如何酬答国公简拔之恩,如何谋取外任军职,又到底应该去什么地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