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1页(1 / 2)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970 字 23小时前

推心置腹之言,说的非常明白。

说这么多,其实还是因为这是南十八,不然的话,赵石也不会如此的长篇大论,说的又是如此的直白。

南十八安心的走了,他这人别看计谋百出,读的书也多,但身上却总带着些侠义之气。

本来,两人说到北归的琴女,南十八还想见一见。

不过最终也没再提起这个话茬,因为多少事缠绕在心头,已经没有半点听琴的心境。

赵石自己干脆就将这事忘了。

过后才想起来,这女人不知怎么,说要北上,南十八在解州,应该让他沿路照看一下。

其实,在这事上,赵石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女人的心思。

陆归琴说要北上,自然是有这个心思,但更多的可能只是试探,也许只要他一句话,人家就跟着他回长安了。

这就是女人,细腻中总带着点梦幻般的旖旎。

但赵石这厮从不曾太多的领会过这种温柔滋味,人家一说,他就上了点心,却完全的不对路。

而且,能记在心上,也是因为女人喝酒干脆,稍稍合了他的心意的缘故。

而这次驻足风陵镇,表面上的名义,就是为女人送行,再看看风陵渡口的情形,两个借口,每一个正经的。

实际上,到了风陵镇,也就到了潼关治下,在没有朝廷圣旨到来之前,他这么做,也并不符合法度。

但他就这么做了,到也不用顾忌其他什么,这样的小错儿,估计御史言官就在跟前,也不会说什么才对。

而他到风陵镇的真正目的,一来,就是为了见南十八一面,这才真正的与法度不符,所以南十八来去都是悄无声息。

第二个,风陵镇离潼关最近,既然来到这里,他也就不打算挪窝了,就在此处等着朝廷旨意了。

潼关指挥使段瑞这边紧着巴结,河洛那边也松了一口气,总算将瘟神送走了。

赵石则收获了一堆麻烦事儿,河洛之行和去年的吐蕃之行比起来,实在很难让他舒心。

南十八走后,风陵镇算是彻底安静了下来。

祥和之气满满,连在风陵镇街道上,最常见的对骂口角的戏码都不见了。

有一位大将军坐镇,风陵镇这小小一块地方,显然完全处在了他的阴影之下。

赵石时常会带着人,到黄河边上散散心,黄河大鲤吃的众人都快吐了。

陆归琴迟迟未曾北行,显然是在犹豫。

不过,这些日子,陪赵石饮酒的差事,就都落在了她的头上,于是,闻名江南的操琴圣手,每每喝的烂醉如泥。

连陆归琴自己都觉得,这段日子喝的酒,比前半辈子加起来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