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奉被徐晃一激顿时大怒,对身后贼兵道:“你等无需上前,看我去杀了这鼠辈回来下酒。”说罢单枪匹马向徐晃冲来。
徐晃一见杨奉中计心中暗喜,挥舞贯石巨斧打马上前,大喝一声:“你给我下来吧!”说罢抡圆了大斧向杨奉劈去。
这杨奉的武艺还不如张白骑,根本没看出徐晃的深浅。见徐晃后发先至一斧劈来,就想用枪去挡。他那杆枪只是寻常兵器,哪挡得住徐晃这一斧。
众人只听“咔嚓”一声,紧接着就是一声战马嘶鸣。杨奉的枪杆不但被大斧劈断,就连马头也一并劈开了。这还是徐晃手下留情,若是他尽全力,杨奉整个人现在恐怕已然变为两半了。
徐晃这一斧能有如此功力,有一半是靠他手中锋利的贯石巨斧。这把大斧可不寻常,“贯石”二字便取自李广射石虎的典故。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人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就在他准备回去的时候,忽然见草丛之中蹲伏着一头猛虎。
李广怕虎伤人,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正中老虎。可奇怪的是李广并未听到虎啸之声。他担心老虎不死,受伤之后发起兽性还要伤人,便没有追上去看。
等次日天亮,李广派人前去查看,没料到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众人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将军之前一箭乃是怕虎伤人全力而出,其心至精至诚,其力才能至大。而后数箭,心力不能合一,便无此威力了。”
后人遂以“贯石”形容武艺高强,多力善射,达到了心力合一的境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第120章 南烨妙法抗瘟疫 张宁出山救洛阳(8)
徐晃的斧名“贯石”,便是指此斧锋锐可切金断石,杨奉的枪杆又怎么挡得住呢?在三国时代,枪杆多为木制,好一点的用复合材料枪杆,也就是积竹木柲枪杆,这种枪杆以硬木为芯,外包竹片或木片,再以丝、革、藤、皮缠绕,极为结实耐用,杨奉所用便是此类。可这枪杆再结实也是木制,哪挡得住徐晃的贯石斧?连枪带马头全被劈为两半。
这战马一死,杨奉“咕咚”一下就从马上跌了下来,拿着两节断枪的手上满是鲜血。被摔了个七荤八素的杨奉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徐晃便斧交左手,用右手探身一抄抓住了杨奉的脖领子,而后拖着杨奉打马而还。
杨奉哪有战马的力气大?被徐晃这一拖一拽,两节断枪也撒手扔了,整个人都失去了平衡,就这么被徐晃拖了回来。王越等人一见徐晃得胜便都下马做好了准备,他们一人三马,自然有捆马、连马的绳索,取出一根绳索来就将杨奉绑了个结实。
杨奉手下的那些贼兵都看傻了,心说这杨将军也太不中用,竟然一回合便叫人擒了。亏他战前还说要杀了对方下酒,这回可好,那边恐怕要拿他下酒了。最可气的是杨奉刚才还命令麾下贼兵不许上前,现在他被徐晃擒了,这些贼兵是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都呆愣愣的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杨奉直到被绑上才反应过来,高声叫道:“你等要做什么?快放开我!要杀便杀,抓我做甚?”
徐晃嘿嘿笑道:“你若是交代了张女医的下落,放她回来,我等便放你回去。”
杨奉苦着脸道:“张女医确实不在寨中,郭将军去请她之后便没回山寨。”
张白骑凑过来道:“那我等更不能放你,等会儿我等便来个走马换将,用你来换张女医。”
这时候杨奉麾下的五十名贼兵总算是反应过来,开始一拥而上。打算凭着人多救下杨奉,王越哪能让他们如意,对徐晃道:“刚才擒拿贼将公明出力甚大,这些贼兵就交予我等对付。”
王越说完又对史阿、张白骑、司马俱道:“你等随我制服这些贼兵,切莫杀死他们。我等手上的人多一个,换回张女医的希望就大上一分。”
三人听王越一说都点头称是,王越、史阿带头,迎着五十人就冲了上去。徐晃和杨奉都看傻了,要是马战,徐晃倒也不惧这五十贼兵,大不了冲杀一番打了就跑。可是下马步战,还要只擒不杀,四个他也没信心对付这五十个贼兵。
杨奉一愣之后便是一喜,他可不信四个人就能对付自己麾下的五十士卒。他这山寨中的士卒可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他与郭太一起精心训练的,个个武艺、装备都在官军之上。也只有这样官军才不敢来打他们的主意。要是麾下这五十士卒能擒住四人,说不定自己便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