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自明其意,微笑道:“此人将军也甚为熟悉,绝非临阵逃脱之人,将军一见便知。”
吕布听王允话音刚落,便从密室屏风之后转出一人。吕布一见当时大惊,手按佩刀道:“南烨……法师因何在此?”
南烨施礼道:“奉先将军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否?”
吕布见南烨从容淡定也深吸了一口气,平静了一下心情。这大汉天下能让吕布感觉畏惧的人并不多,南烨无疑是其中之一。他与南烨数次交锋,一次都没讨得好去,又怎能不惧南烨?吕布强装镇静还礼道:“有劳法师挂念,布一切安好。法师不是在潼关之外领兵?又如何在此?”
南烨最喜欢和吕布、张飞这类人打交道,怎么忽悠怎么是,便对吕布道:“前日老君托梦于我,言将军弃暗投明要除董贼,特用秘法送我进城,命我来助将军成事。”
吕布梦见飞罴之事从未对任何人提起,便是王允都没有说。他一听南烨说出“托梦”二字便知此事不假,飞罴也在梦中说过,老君将除贼大事交予南烨不成才交予自己,哪会想到他自己做的那个梦才是假的。于是试探问道:“不知老君可曾提起神车之事?”
南烨点头道:“老君曾言将军有缘,只要将军成事,神车、仙衣便由将军保管。我早将二物献出,自然不会再行贪图。”
吕布就怕南烨要回两件宝物,一听南烨认可两件至宝归自己所有,暗中松了口气的同时脸色也有些发红。与南烨法师大度相比,自己倒是显得小家子气了。吕布想罢向南烨行礼道:“昔日战阵之上,布多有得罪法师之处,还望法师宽宏大量,莫要见责。”
南烨摆手道:“战场交锋各为其主,我只恨董卓无道,又怎会责怪将军?昔日之事莫要再提,我等日后同心协力铲除国贼辅佐社稷才是。”
王允此时插言道:“法师与将军皆天下英豪,今日能化解干戈共讨国贼也是一桩美谈。有将军与法师齐心协力,又何愁董卓不除?”
吕布、南烨闻言一笑,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南烨心中明白,这就是政治。不论是吕布攻打科学城吓唬韩虎也好,南烨大骂吕布三姓家奴也罢,在共同的利益和敌人面前都不算什么。何况二人又没有杀父之仇,这夺妻之恨倒是有,可惜吕布并不知道。
王允见南烨、吕布言归于好,便将除贼之计说了一遍,问吕布道:“不知李肃其人如何?能否但此重任?”
吕布道:“此人确实能言,昔日劝我杀丁建阳者亦此人也。今若不去,我先斩之。”
南烨一查将星录便知道李肃可行此事,便道:“我看此人能行,司徒不妨请来一试。”
王允明白既能得董卓信任,又能被自己拉拢的人为数不多,吕布虽无十足把握南烨却有识人之术,于是差人密请李肃。
第392章 司徒巧使离间计 法师救美斩董卓(11)
李肃到了司徒府,吕布也不与其废话,开门见山道:“昔日公言董卓仁义,说服我杀丁建阳而投董卓。如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恶贯满盈,人神共愤。我欲说服公传天子诏往郿坞,宣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不知尊意如何?”
这李肃是个官迷,他说服吕布来投董卓,自以为功劳不小,可董卓不升其官,心中早有怨念。吕布是他同乡,他想若助吕布成事,肯定比现在官大。便道:“我亦想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今将军若能领兵行此事,乃天赐之机也,肃岂敢有二心!”言罢折箭为誓。
王允早从南烨那里得知李肃为人,便道:“公若能成此事,何患不得显官?”只一句话便将李肃说的更加心动。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往郿坞,命人通报董卓天子有诏。董卓唤入李肃问道:“天子有何诏?”
李肃答道:“天子病体新痊,欲召集文武百官于未央殿,商议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我特来传诏报喜。”
董卓知道百官之中多有不服之人,只有司徒王允与自己亲近官位又高。便问道:“王允之意若何?”
李肃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董卓闻言大喜,只要朝臣之中有王允坐镇,想必其他人也不会多言,自己总算能一步登天,成为九五至尊,这让董卓怎能不喜?
董卓开怀大笑道:“我夜间梦有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不可失,我等这便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