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页(2 / 2)

要知道一个数学家穷其一生也不一定能总结出一条公式,同样一个物理学家耗费毕生精力也不一定能创出一条定理。南烨上了十几年学,印在脑子里的公式定理可是无数科学先驱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黄月英想当然的认为这些公式定理全是南烨所创,怎能不为之震惊?

南烨同样被黄月英的聪明才智所震撼。自从他造出纸牌推广阿拉伯数字至今也有十年光景,数字和四则运算在交州基本普及,其他各州只要买得起纸牌的人家也都会用。而南烨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已经可以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可是南烨教了那么多弟子,却还没有一个比黄月英聪慧的。不论是数学问题还是物理问题,黄月英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些定理推导和公式变形,不用南烨讲黄月英就能得出结论,很快就将南烨肚子里那些墨水全学了去。这让南烨心中长叹:“理科女伤不起啊!”

既然各类公式定理已经难不住黄月英,南烨就开始讲起各种创新发明来,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黄月英这个理科人才吸引到交州去做贡献。

黄月英见南烨对各种发明直言不讳,心中更加佩服南烨大度,与南烨的关系更近了一层。若不是她大病初愈又男女有别,黄月英恨不得与南烨昼夜泡在一起研究科学大道。

几天相处下来,黄月英不但和南烨讨论了不少学术问题,还探讨了很多思想问题。南烨表面宣传的科学大道,实际上便是唯物主义思想,而墨家学说中也存在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宣扬的平等博爱精神更是与南烨的思想相合。两个人越聊越投机,都产生了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感觉。

南烨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黄月英,这种喜欢不是对黄月英外貌的喜欢,而是对黄月英思想的喜欢。南烨感觉自己好像遇到了另一个穿越人士,说什么话题对方都能听懂,也都能理解。

闲聊之中南烨甚至忍不住将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机器人当成一种自己对未来的假设讲给黄月英听,黄月英竟然也能接受,还兴致勃勃的与他讨论如何才能用机关术造出这些机械。如此特别的女子怎能不让南烨动心?

黄月英同样被南烨所吸引,南烨脑子里的奇思妙想让她感到无比震惊。她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南烨法师似乎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而那个世界才是自己向往的世界。不知不觉间,两个人的心贴的越来越近,呆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第615章 碧眼儿坐领江东 南光华访贤荆州(8)

南烨和黄月英的反常自然被黄承彦和华佗看在眼中。这两个为老不尊的家伙只是相视一笑,谁也不去打扰一对年轻男女的私下交流。一个外科圣手和一个墨家钜子整日凑到一起下棋打牌为乐,静观事态发展。

廖化这几日别提多郁闷了,南烨有黄月英相伴,华佗有黄承彦作陪,就连黄鹂也有父母在身边呵护,就剩下廖化整日无所事事,只能到庄院之前的空地练武。

黄家湾本就地方不大,总共住着几十户人家,邻里之间谁不认识谁啊!很快当地百姓就发现了廖化这个异类,都知道黄承彦家来了三位客人,其中一位还每日在村中空地上打把式卖艺。于是村中孩童总是三五成群蹲在树下阴凉处看廖化练武,村中百姓没事儿的时候也来观看,廖化练到妙处,众人还一起鼓掌叫好,这让廖化更加郁闷。

郁闷的廖化本不想练了,可是除了习武他又没事可做,只能继续给村中百姓免费卖艺。渐渐的廖化也发现了卖艺的好处,休息的时候总有百姓上前与他送水闲聊,还有村中壮汉不时找他切磋比试,这让廖化的日子不再那么无聊难熬了。

若说廖化的武艺放在南烨麾下也不算出众,可是在黄家湾这个小地方还真没有敌手。很快村中的青壮男子就让廖化全打服了,竟然还有人要拜廖化为师。廖化在这些村人面前连真实姓名来历都不敢透露,又哪里敢收徒?自然一概拒绝。

村中想拜师的几个汉子不死心,便每日跟着廖化一同练武。那意思显然是说:你不是不收徒嘛?那你怎么练我们就怎么练,这你总管不着吧!

廖化也确实没法管,便由着几个汉子在身后自学,偶尔也出言指点几句,无聊的时候还让几个汉子一起上来与自己对练。几个汉子没拜师却学到了本事自然欢喜,跟着廖化练的更起劲了,这下前来围观的百姓更多,显然对打比单练更加好看。

这日廖化正在村中习武,村前小道之上行来四人。这四人两老两少,两位老者松形鹤骨,器宇不凡。两个年轻人同样英武不凡,身上气质竟与南烨有几分相似,举手投足之间既有文人风采又有武人气魄,只是少了南烨身上那种上位者的气势而已。

四人来到村口一眼就看到了村中空地习武的廖化和一圈围观的百姓。这四人平日都隐居在山庄之中,也没有什么热闹好看,此时见有人在此卖艺都是眼前一亮。其中一位老者对另一老者道:“不想此处还有热闹,我等上前一观可好?”

另一老者话也不多,只说两个字道:“好!好!”

两个年轻人见二位先生要看热闹自然欣喜,也跟在两位老者身后挤进了人群。围观百姓显然认识两位老者,急忙让出一块地方,还有百姓热情的打招呼道:“水镜先生来了!”“子鱼先生好!”原来两位老者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和隐居鹿门山的庞德公。这二人与黄承彦为友,时常登门拜访,自然被黄家湾百姓熟知。

庞德公手指廖化问周围百姓道:“此练武者乃是何人?为何不去城中卖艺?”

百姓一听见多识广的庞德公也将此人当成卖艺的了,纷纷露出笑容。一个老丈答道:“此人乃是黄公府上客人,自称袁俭,与另外两位客人同来。那两位貌似不是习武之人,故而只有他一人在此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