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孙权说话,武将之中便有四人不高兴了,正是孙坚的四亲将。因为南烨曾经救过祖茂,所以这四亲将对南烨都很有好感。黄盖出言道:“曹操兴兵百万南下,毫不费力得了荆北之地,岂会轻易便退?曹操不敢攻伐国师,必然来讨我江东。国师前来相助,子布岂能说是计策?若依子布之言,国师与刘豫州不来又当如何?”
张昭看了一眼黄盖道:“若其不来,我等与曹操议和便是,还有何好说?”
黄盖之意本是想说不论南烨、刘备来与不来,东吴都要与曹操交战,因此多一份力量总是好的。结果张昭是个投降派,一句话把黄盖噎的直翻白眼。
孙权想胜曹操不假,可也不想受人利用,打一场没有好处的战争。于是又有些犹豫,便对众将道:“你等且先退下,容我三思。”
众将闻言皆退,孙权自回内宅。吴国太见孙权寝食不安,便问道:“我儿何事在心,竟令寝食俱废?”
孙权叹息道:“如今曹操屯兵于江上,有下江南征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我欲交战,恐寡不敌众。我欲降曹,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
吴国太道:“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两方征战乃是外事,何不请公瑾问之?”
孙权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遣使往鄱阳请周瑜议事。结果使者尚未启程,周瑜已经先到。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知曹操大军南下,便星夜赶回柴桑郡议事。
江东众将得知周瑜回城,便猜到孙权必然问计于周瑜,纷纷到周瑜府上拜望,诉说自己所想,有劝周瑜战者,有劝周瑜降者。周瑜一概答复:“诸公之意我已尽知。待见主公,必然相劝。”
主战、主和两派得了周瑜答复皆以为周瑜要助自己,便都欣喜而去,唯有鲁肃被周瑜留下。鲁肃问周瑜道:“公瑾留我何意?”
周瑜道:“正要和子敬一道去拜望国师。”
南烨真没想到周瑜回城之后不去见孙权先来见自己。之前与孙策讨伐袁术之时南烨曾与周瑜合作过,因此两人的熟悉程度还要超过鲁肃。不过周瑜却没见过诸葛亮和庞统,少不了与二人一番攀谈问候,南烨可以看出三人都有些惺惺相惜。
周瑜闲聊一阵之后便进入正题,问南烨道:“国师以为此战可胜否?”
南烨笑道:“自然可胜,只是莫让曹操知晓我在此处。”
周瑜问道:“这是为何?”
南烨道:“曹操自以为兵多将广必然轻敌,若是知我到了江东助仲谋将军,曹操不是增兵便是加强防范,或许还会转攻荆南四郡。我虽不惧曹操来攻,可若真到那时,我便只能回守荆南,不能再助公瑾抗曹了。”
周瑜知道要想战胜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南烨与刘备结盟的消息公开,拉南烨下水。其实周瑜早就将南烨视为假想敌,若能同时消弱南烨、刘备和曹操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就像南烨希望坐山观虎斗一样,周瑜同样希望曹操与南烨打的不可开交。不过听了南烨之言,周瑜就知道南烨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而南烨的意思就是一旦身份泄露,交州与江东的联盟和友好关系便到此为止了,这是周瑜无法承受的代价。
第719章 刘表身死失荆州 曹刘孙南战赤壁(20)
南烨虽然有着一身奇特的技能和跨时代的见识,不过用计斗智还真不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手,这就是他将庞统带在身边的原因。虽说庞统不一定斗得过诸葛亮和周瑜,但是防备二人下套不成问题。
这次周瑜来找南烨的根本目的就是想知道南烨可以在这场大战中提供什么好处,又想得到什么好处。多亏了有庞统在,南烨才没有付出太多,只是承诺适当给予一些物资帮助,便将周瑜打发了。至于战后利益分配更是只字未提,一切等打赢了曹操再说。
次日清晨,孙权升堂。左边是文官张昭、张纮等三十余人;右边是武将程普、黄盖等三十余人。众人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片刻之后周瑜入见。孙权问慰一番之后便开始议事。
周瑜道:“我听闻曹操引兵而来连夜赶回,不知主公尊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