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东星斑50公斤,金枪鱼120公斤,旗鱼肉200公斤,每公斤批发150~200,也是5万。另外,还有那几个按照进口货报关的鱼种没卖,海关刚才的提存报税员说,会给我们安排买家。”
顾鲲心算了一下,一船鱼一共将近20吨,已经卖掉了15吨本土鱼种,回本17万人民币,还剩两三吨报税的名贵热带鱼没卖。
顾鲲便顺着陈丽最后的汇报追问:“海关还管介绍买家?凭什么?”
陈丽:“刚才我跟顾小姐去办手续的时候,听说是因为其他个体户商人拿不出美元付给我们——进口商品按理是要用美元交易的,但是华夏有结汇管制,普通人拿不出美元。”
顾鲲对这种渠道没抱什么期望,不过既然是海关方面好意帮介绍采购商,面子还是要给的,见一见吧。
……
吃过午饭,顾鲲和陈丽就被请到了附近海关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而妹妹和龙五被他留在码头看着船。
顾盼年纪太小,顾鲲也怕她搞不清楚这些法务手续,所以这种洽谈场合只能带陈丽。
会议室里客人不多,除了顾鲲,其余几个都是白人。顾鲲估摸着他们都是澳洲、纽西兰那种来卖龙虾和和牛的。
几分钟后,一名负责牵头的海关工作人员,带着粤州几家对口的国营进出口公司的代表到场,双方开始例行谈判。
因为顾鲲牌面最小,他只能先围观别人谈。
94年粤州已经挺发达了,每年的高档食材海鲜进口量非常可观。尤其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需要大量的装逼奢侈商务洽谈消费。
国家的想法很朴素也很急功近利:花外汇进口奢侈消费品、好吃好喝伺候外商,是为了在出口博览会上赚回来更多外汇,所以这方面出手大方。
而排在顾鲲前面的那几个外商,卖的都是行情比较透明的品类,所以很快就成交了,双方没什么分歧。
打发完那些大商人,终于有个粤州生鲜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来跟顾鲲这个萌新详谈。
“顾先生是南洋华侨吧?那咱就说中文不介意吧?鄙人姓朱。你们这次带来的品类,原先没见人卖过,我们中午的时候,紧急研究了一下。
这些鱼种在马来西亚当地的行情,大约是比除了东星斑之外的其他中高档石斑鱼,再贵10~20。
所以,我们也愿意按照粤州本地的中高档石斑鱼进口价,上浮15,来收购你们运来的青衣和苏眉等品种。”
顾鲲:“朱经理,这不可能,在马来西亚这鱼是原产地,都要比中高档石斑贵两成。到了粤州,这就是从未见过的热带鱼,拿去请客多有面子,这个附加值得值多少?要是卖那么便宜,在当地我就卖了,何必辛辛苦苦跑两千公里来粤州?”
“你们这些远洋国际捕捞的,本来就是捞到哪儿卖到哪儿,在哪儿上岸根本没差吧。”进出口公司的人还自以为在压价方面很懂行。
双方一番唇枪舌剑,那个朱经理始终只答应以每公斤70块的价格批量收购苏眉、60块收购青衣。
顾鲲也就懒得再跟他废话了:“朱经理,既然你非要这么说,那没什么好谈了。真抱歉,浪费你们时间捧场,我自己去找买家吧。”
朱经理表情有些错愕:“顾先生,我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你卖生鲜拖一天就是一天损失。找遍整个粤州城,都不会有其他单位拿那么多美元来陪你玩了。
我们华夏人民是艰苦朴素的,不是那些堕落的资本注意国家,外汇不能拿来奢侈,希望你认清这个现实。”
“不能奢侈你们还买和牛、澳龙?那就不是奢侈了么。”顾鲲本来都不想说了,只是突然觉得这种双标太可笑,忍不住多吐槽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