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2 / 2)

顾鲲心里也知道,他这次的收获,有一点竭泽而渔了,毕竟在他之前,还没人这样精准高效地扫荡杉龙虾。像他这样多来几次,相信很快就得换航线,下次才能找到这么密集的杉龙虾群了。

不过幸好,华南这边高档海鲜消费的旺季,也就持续到广交会结束,最多还有1个月的热销。然后就要等到10月份的秋交会才有第二波高峰了。

150万资金到手,顾鲲很合时宜地对徐锋提出:“徐哥,你上次不是说,广交会开始之前,要给我介绍几个东海圈子里的生意朋友么?这150万,我可是准备拿出其中大部分,订一条新船的。”

徐锋二话不说:“好说,上次你回去之后,我已经联络过那几个朋友了,这次他们都提前过来,筹备广交会的参展了。这几天就能安排大家聚一聚。”

第36章 载入史册的会晤

从7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中期,每年春秋两次的广交会,都是华夏国对外出口贸易的重头戏。

在gatt逐渐边缘化、而华夏还没加入wto的时代,国际贸易的商机寻觅是非常低效的,也没有后世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来帮外国人检索商机信息。

所以绝大多数华夏人,除了参加广交会之外,很少知道国内的哪些工业品、相对于外部世界是有成本竞争力的。

除非你经营的是那种不愁销路的高技术含量独门绝活,那你可以考虑通过去外国参加那些技术博览会,比如法兰克福那堆工业展,来谋取外单。

可这样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在当时的华夏又能有多少呢。

其他绝大多数走“我们能做,外国人也能做,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外国货更便宜,价廉物美”路线的华夏企业,是没什么备胎出路的。

与此同时,那些外国的进口商,如果不来广交会看看,也不会知道“原来这东西在华夏卖得这么便宜,早知道就进口华夏货了”。

所以每一年,会展上都会不时传出一些发财的大新闻,刺激着所有参会者的神经。

不是某省的某大型企业,终于成功发现了自己比较优势、打出了海外某国市场,成为了世界工厂的组成部分。

就是某个新来的国家的进口商,捞到了什么便宜货,然后一次性下了个大单,倒腾回国内就赚得盆满钵满。

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充满了捡漏的机会。

当然,这也意味着有同样多看走眼、赔本的机会。

利弊总是对等的嘛,就跟在潘家园古玩淘宝似的。

……

这天,已经是3月25日,一个星期五。

白天鹅宾馆门口,停下一辆大巴车,下来熙熙攘攘一群人。

看人群的数量,那大巴车肯定是超载了,幸亏94年也没什么交警来查公家的车是否超载。

“这就是白天鹅宾馆了呀,真气派。总算可以名正言顺住一次了。”乌经纬走下大巴,目光自然而然就被眼前建筑的高大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