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2 / 2)

难怪后世阿狸系的电话销售那么拼呢,早期拉回来的单子,三成年费都归拉客的人,能不拼么,那每一个电话都是为自己的钱包打的。

所以顾鲲也就不客气了:“当然,我投互联网公司也不少了,香江这边,之前股灾护盘,我可是炒成了盈科数码的第二大股东。实话跟你说吧,盈科股价那么高,但绝对比你还不靠谱得多,他们屁的营收收入都没有,至今就是玩资本。只要有营收,而且不是靠给客户贴钱换来的营收,那就说明商业模式有前途。

既然马哥看得起我,直说吧,这次资金缺口有多大——放心,我不会嫌你要钱多的,我是为你好。要是不缺钱,一下子早期轮就让我投太多,我怕你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觉得反正自己的股份都被稀释到那个样子了,奋斗不奋斗无所谓。”

马风和蔡重信都不由对顾鲲这句话的高亮姿态微微点赞,暗忖顾鲲这人果然敞亮。

不给你一次性多投钱,竟然是为了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

98年很少有几个风投敢直接把这句大实话挂在嘴边挑明了说的。

蔡重信跟马风偷偷对视了一眼,便把这个问题扛了过去:“实话实说,我们也不知道目前需要多少钱。按照现在的亏本扩张速度,我们一年亏个几百万人民币肯定是扛得住的。未来两三年内,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每年最多也就烧千把万,不会超过两千万人民币一年。

不过,最近有个朋友,是个日本风投界的大佬,发了个ts,预估可以给我们两千万美金——之前,我们只有过初创时候的自有资金200万,和我们几个合伙人后来自己找朋友追加的500万,一共是700万人民币。

但是,那家日本投行,甘愿进场2000万美金,只要我们40股份,也就是说他认可我们的700万人民币本金、加团队两年的奋斗开拓打下的市场和产品,估值能值3000万美金。不知顾先生是否认可我们的团队价值呢?”

第143章 慨当以慷

“日本人在互联网投资上可是保守得很呢,我好像就没说过几个日本人对新经济有眼光的。该不会是孙正意想给你们钱吧。”

顾鲲是知道历史结论的,不过没必要直接说出来,稍微遮掩装一装,还能显得他对这个圈子比较懂行,让蔡重信对他略微多两分敬畏之心也是好的。

马风的交情顾鲲不用担心,但蔡重信毕竟是第一面初见,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还没固化。

果然,听顾鲲这么如数家珍地逆推一猜,蔡重信的表情也是略微尴尬了一下,但也就一瞬间,随后就恢复了坦荡:“确实,看来顾生对这个圈子很了解,我说的那个有给我们意向ts的,正是软银的孙正意。”

如果他说的是个大洋国投行看上了,那顾鲲猜对肯定会让人侧目,因为没道理猜对,大洋国搞互联网创投的机构太多了。

而日本人搞这一行的很少,未来互联网大发展的二十年,就是日本人失去的二十年。顾鲲盲猜一个最有名的,猜中了也很正常。

顾鲲也借机省掉了很多沟通成本,直截了当地说:“既然你们已经让孙先生看过了,我相信孙先生的眼光。实话实说,我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那一套没有他专业,我也不爱跟其他风投人一样看他们看重的数据——

我觉得生意还是要回归本真,赚到钱才是硬道理,只有流量没有转化率的生意,我看不来。我投项目,关键是看人,人能让我信任,是做实事的,钱要得又不多,我就投一个。

所以,爽快点好了,孙先生觉得你们的团队的本金加两年的努力,能价值三千万美金,我就任乐妮三千万美金。不过,你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对不住孙老板,这是拿着别人的考察成果打白工呢,被我一个看都没怎么看的人捡便宜了。”

蔡重信脸色微微尴尬,马风则连忙插话进来解释:“没那回事,我们跟孙老板也就接触了一次,他本来就是突然提出了一个意向,我们也没说答应,不是很正式的那种ts。”

如果是正规的ts,创业者在跟第一家投资机构接洽期间,即使不能说不接触其他潜在投资者,但至少是负有保密义务的。

换句话说,你可以同时“相亲”几场、留个备胎,但绝对不能把正胎开给你的彩礼价码直接告诉备胎、让备胎看着出。

那就是非常被忌讳,属于没有职业道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