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页(2 / 2)

“您是知道相关产业情况的,澳龙,白牡蛎,还有另外几种澳洲比较常见的高端海鲜品种,其实因为洋流和水文、气候的关系,马、印、菲、巴四国领海也有一定量的产出,加起来大约能相当于澳洲产能的两成。

但是我们这些国家的品牌不如澳洲人响亮,外国消费者都认为澳洲是发达国家,澳洲的特产档次比较高,愿意出高价。如果我们用本国产地出口,价格上至少打八折才卖得出去,甚至要七折。

我们协商后,不愿意本国商人蒙受这些额外损失,所以希望整个东盟的渔业产业协会牵头,定义几个新的品种,以后就叫‘兰方红龙’、‘兰方白蚝’,‘兰方xxx’这样的命名格式,把高档货重新卖出一个好价钱。”

顾鲲微微点头,对于这种操作,原理上他也是理解的。

有点像后世华夏国内的一些有权制定行业标准的协会,商议后把“虹鳟”也划为“三文鱼”一个道理。

行业标准制定协会,本来就是可以定义商业上的新亚种、并且经营、新筹建一些地利标识的。

原先值钱的东西,因为品类名臭了,进一步细分,把不臭的划出来,也无可厚非。

而且实话实说,班达海和阿拉弗拉海产出的“澳龙”,严格看指标,跟珊瑚海产的澳龙,确实有细微差别。现在要把这个品类独立出来,法理和行业技术分析都是站得住脚的。

就好比法国人早年只卖“法国生蚝”,可后来要从法国蚝里独立出更昂贵的“里昂生蚝”“普罗旺斯生蚝”,那也不算错呀,这些确实是法国蚝进一步细分的产物。

顾鲲想明白之后,最后确认地问道:“原理我已经理解了,但为什么非要叫‘兰方红龙’?马、印、巴、菲四国领海都有可能少量出产这种红龙,唯独我们兰方领海是没有的呀。”

“可你们兰方这个国家,如今给全世界的印象就是高端奢侈、华丽高贵,叫‘兰方红龙’才能卖得比澳龙更贵、更好讲故事啊!在奢侈高端的刻板印象方面,除了几个中东石油国家,谁能跟你们比?”杨淑莹诚恳地拍马屁。

第240章 祭刀无所谓赚不赚

顾鲲这人脸皮还是比较薄的,被人当面拍马屁着实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稍微适应了几秒种后,他也就坦然了。

细细咂摸杨淑莹司长那些话,似乎也不算什么过分的吹捧,她说的都是大实话嘛。

要说如今在东南亚周边,乃至再放大范围,把整个南亚、东亚、大洋洲都算进去,还有哪个国家,在营造“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土豪、高端著称的国家”这个人设牌上,打得比兰方更好的了?

没有了。

日本人,乃至一部分韩国人,可能在酷炫的电子产品领域,可以占据品牌心智的鄙视链上游,但其他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方面,论给人的高档感,逼格,真不能和兰方比。

澳洲和纽西兰就更没办法比了,澳洲和纽西兰压根儿连高科技都没有,纯粹就是俩农业国。华夏文化圈对澳人纽人的高看,完全是此前一些卑躬屈膝文人带节奏带出来的。看看它们每年的出口贸易前五名,牛肉牛奶羊肉羊毛龙虾,就这产业结构你好意思说发达?

如果真按照“即使人均有钱,但只要没科技没高端产业就不能算发达国家”的标准去套,澳洲和纽西兰配不配算发达国家都得存疑的。就好比文莱人均gd也三四万美元了,但文莱从来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

所以,只要同行衬托,一致公推顾鲲当“武林盟主”,不说将来让“兰方红龙”的概念在西方市场也胜过“澳龙”,但是在华语文化圈里一手遮天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的生意明显做得,不赚白不赚。

顾鲲跟对方稍微商量了一会儿,态度就明显软化了,他只是考虑到最后几个细节性的操作问题,探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