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营里整顿了一天,还没等孙元开拔,就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左良玉死了,朝廷招抚左部的使者已经抵达九江。
同时,弘光皇帝已经下旨命令黄得功的庐凤军回到江北,加入到扬州防御战之中。
这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说明事情已经在朝好的一面转化。
总的来说,马士英在南明史上,也算是少有的干才,有手段,知兵,行动力爆表,这一点在他收拾东林党上,就能看出。可惜在对待左良玉清君侧这场危机上,表现得实在不怎么样,卤莽得就好象是一个孩童。
不过,也能理解,首先左良玉若是进京,首先要清算的就是他马士英,涉及到身家性命,老马也犯了糊涂。其次,一边是左逆大军已经杀到安庆,一边是建奴举全国之力三路来攻,马瑶草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变得歇斯底里。
如今,朝廷突然同意招抚左部,不管怎么说,孙元和史可法都是极为高兴的。
在孙元看来,左梦庚和惠登相在左良玉死后,整个人都乱了方存。左的威望极高,他一死,这二人根本就压不住手下的骄兵悍将,一个不好,部队就要分裂。如今,朝廷前来招抚,以朝廷的威信,部队总算得了保全。只要朝廷保证他们的利益,接受招抚也算是一条好的出路。
左部好歹也有十万人马,武昌是回不去了,但部队好歹也可以驻在九江或者另寻地方安置,在阿济格东犯的时候至少也能迟滞建奴的攻势,为明朝赢得喘息之机。
史可法高兴的是黄得功不用消耗参加内战返回江北,加入到扬州攻防战之中。谁会嫌自己手头的部队少呢?
第0987章 南京消息
左良玉乃是东林的人,作为东林领袖,左部接受朝廷招抚,史可法还是非常欣慰的,至少在内心而言,他还是同情左良玉的。
一连说了三声“好。”又颂了一阵圣,在他口中,弘光皇帝总算有点明君的意思了。
这事孙元在私底下搞了许多动作,总算等到左良玉死了,不觉松了一口气。但他还是有些担心,担心惠登相和左梦庚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不肯接受招抚。
就提议道:“首辅德高行洁,天下人莫不感佩。可否写信一封以快马送与左、惠二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他们务必接受招抚,为国效力。”
史可法迟疑片刻,道:“颖川侯,信不是不能写。只,天子已经颁下圣旨赦免左部诸将,老夫去信,岂不是多此一举?”
“不然,就此事看来,陛下能够赦免左部诸将,不愧是宽厚仁德之君。可左部成分复杂,据我所知道,左军除了明朝的官兵外,部队中还大量充斥着地方乡勇、受招安的贼军。尤其是以惠登相为首的贼军,他们可是野惯了的。据我所知,很多人都不习惯接受我大明朝军法的约束。左部在湖广时,也常常滋扰地方。只不过,左昆山在的时候,他们还有顾虑。如今,左帅去世,他们头上没有人震着,说不定就散了。而且,军中诸将对于我大明朝的法纪和朝廷的有抵触之意,对天子的仁德也有怀疑。首辅可写信让他们打消疑虑,这也是为国家多保留一丝元气啊!”
“颖川侯执重之言,老夫这就写信给左梦庚、惠登相,让他们相信朝廷,相信天子,莫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史可法连连点头,慨然提笔写了一封信,派人乘快船送去九江。
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孙元现在也只能等了,内心中希望左、惠二人招抚一事能够顺利完成。
招抚左部一事一时间也看不到结果,但泗州那边却等不得。
据前方的探马来报,随着多铎大军深入江淮地区,徐州、凤阳府和淮安府大量官吏百姓蜂拥南逃,再加上这几个月陆续从北方撤下来的明军残部,泗州那边乱得厉害。而且,建奴的前锋部分已经开到泗州境内。
明军的德性孙元自然是最清楚不过,这些人畏建奴如虎,若不尽快接出,只怕就要尽数丢在泗州了。如今,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多接回来一支部队,大明朝就多一分力量。
事不亦迟,第二日孙元就和史可法出发了,两人并没有走在一路。一是,孙元和史可法实在是说不到一处去,别到时候因为琐事闹得红了脸就不美了。二是,这次去泗州乃是为了接出各军,命令撤下来的各部到扬州集结,十多支部队,大家分开去通知来得效率高。
因为不是打仗,所以,两人带的部队也不多,且都是骑兵。
孙元自不用说,就带了五百金雕军的士卒,一人双马。金雕军在经过同豪格的血战之后,终于成长为一支合格的强军,只不过部队损失实在太大,这一个月以来千里转战,士卒都是非常疲劳。
部队回到扬州镇之后,就拉到了万寿镇休整,又从军户中抽调了四百多弓马娴熟的军户补充进了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