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359 字 12小时前

阮大铖冷笑:“想当年又如何,当年我看此人就是狼视鹰顾,反相毕露,今世的司马仲达。难不成首辅还念着当年的香火情分?”

马士英:“圆海,别说了。”

“国家大事,岂能顾念着私人情义?”阮大铖自来就是个心胸狭窄之辈,自从做了内阁次辅之后,权势滔天,更是有一种天下尽在我手,余子皆不足道的错觉。李香君一事,孙元是将他彻底得罪了。

如果侯方域和李香君只不过是逃出留都,找个地方隐名埋姓过日子,他阮阁老大人有大量,或许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事情恰恰在于侯方域竟然跑去江北,托庇于孙元。

自己和侯方域之间的仇怨路人皆知道,孙元接纳了他们就是同我阮圆海作对。而且,孙元还上折子奏请任命侯方域为四品知府,这侯朝宗得罪了自己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因为得了官职,传出去,我阮大铖还真是颜面尽丧。

今后,谁人还惧我怕我?没有威信,我还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马士英:“圆海,别说了。”

阮大铖:“制衡扬州镇乃是公义,若是放任孙太初,此子将来不会有好下场的,难不成首辅愿意看到这一幕?首辅此举,也是成全了将相之义,孙如皋日后定能体会到阁老的一片苦心的。”

马士英:“别说了,去内阁值房,拟旨吧!”说完话,眼泪就沁了出来。

阮大铖知道马士英已经同意了,心中大喜:“阁老可算是想明白了,此乃国家之福,也是他孙如皋的福气。还有,阁老,咱们得好生想想,陛下这一道圣旨一旦颁布,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朝中定然要起大风浪,又该如何将不同的声音掐灭……内阁之中,钱老头不会跳出来发声的。他要扶植门生郑森,如今,咱们将郑一官拉出来。钱老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在背后搞小动作,触怒了孙元,心中有鬼,还能说什么呢?至于王铎,一个糟老头,昏聩之人,不值一提。朱大典那边我去说,他应该能够理解首辅的一片苦心……还有,言官那边还需说说,必要的时候咱们要给些好处,妥协一下。这些御史们虽然成不了事,可捣乱的本事却是不小……”

他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马士英已经蹒跚地走了。

第1318章 同一夜

钱阁老府。

书房之中,沉香袅袅而起,配着外面的月色和清风,让人的心禁不住安静下来,似是要融入这夏夜的清凉之中。

钱谦益内心却一阵亢奋,砚台中早已经磨了一池墨汁,在烛光下油油地闪光。

他提着笔凝在半空,笔下的素白宣纸上,已经有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大木见字。”

接下来就该写正文了。

没错,钱谦益正在给郑森写信,说明朝廷欲以镇海军代替宁乡军为前锋,先入北京的思路。而这事,他正在策动。如果一且顺利,明日早朝,就会有官员上奏天子议论此事。

建奴已经奄奄一息,手头可用之兵不足七千。郑森在大胜关之战的表现震惊天下,也让钱谦益大为振奋和骄傲。马、阮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风光,还不是因为当初手握江北诸镇,特别是扬州镇的宁乡军,这才得了拥立之功。而自己能够入阁为相,能够执掌户部,不也是有孙元手头的兵、财二物支持。

可见,当今之时,有兵才有一切,军队才是最可依靠的力量。

别说现在,就算是在从,嘉靖年间,严嵩之所以权势滔天,那是因为在外带兵的胡宗宪;万里年间,张居正之所以能够推动隆万大改革,还不是因为外有军神戚继光。

自从大胜关之战之后,自己在朝廷里的腰杆子可算是挺起来了,镇海军统帅郑森可是自己的门生。如郑家军能够先入北京,迎天子还朝,马士英和阮大铖又算得了什么?说不定,那内阁首辅一职都要落到自己手上了。

收复故土,迎天子还都,千秋伟业,都是我钱谦益一人之功。

未来,史书上又该如何给我添上浓墨重彩的一幕?周公也不过如此啊!

想到这无尽的身后之荣,钱谦益呼吸急促,面庞潮红,手颤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