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399 字 13小时前

大玉儿所做的不过是暂且让豪格失去警惕,以方便自己调登州的清军入京。那只部队怎么说也有五千人马,力量并不逊色于正蓝旗。而且,以前带兵的准塔又是镶白旗固山额真,军中上下下下都是多尔衮的人。

有这支部队在,她也能在朝堂上直起腰杆。

所以,扬州大战之后,大玉儿和多尔衮就不断下令,命登州建州军尽快开拨返回北京。

可惜的时候,他们都没有预料到山东军刘春来得那么快。只一月功夫就席卷了大半个山东,也牢牢地将那支部队隔绝在登州一隅。

登州建州军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打回北京,可粮秣匮乏,整个山东都是明军。

他们刚一出城,就不断受到山东军的骚扰,同时,他们一动,徐州的和布置在大运河沿岸的宁乡军也跟着动。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以,只能又缩回登州城,这一缩就是将近一年,最后遇到宁乡军水师,连城池都丢了。

虽然有不好的预感,但大清国的皇太后还是幻想着那支部队能够平安地撤出来。

“没有……”多尔衮闷闷地说。

“那么,是遭受了重大损失。多少,一千,两千,三千?只要……那怕是撤出来一千人,不,五百人也好啊!”

多尔衮苦涩地摇头:“反正到现在一个也没退下来,估计是都丢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大玉儿的脸已经彻底失去了光泽,变得灰败枯槁。

登州军被全歼,我大清失去了一半的野战军团;山海关被夺,我大清归路断绝。

形势已经恶劣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第1335章 分赃

多尔衮:“太后,无论如何,咱们得做最坏的打算,这京城已经成为死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回辽东,还有机会。否则,我大清就是再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走,怎么走?”皇太后喃喃道:“睿亲王,有没有可能组织兵马,夺回山海关?”

“没有可能了。”多尔衮倒也干脆,径直道:“山海关丢失之后,据那边的急报说,抚宁卫也组织过汉军反攻。可山海关城防实在太坚固,城中的宁乡军有众数万,都是百战精锐,怎么打?还有,敌人的火炮实在太犀利。部队还没靠近,敌舰上的红衣大炮炮弹就好象不要钱似地砸来,顿时就乱了,散了。如今,已经没人愿意进攻。”

“太后,试想,就算咱们将心一横,不计牺牲全力进攻,拿下山海关又如何,宁乡军那些狗才们都是乘着大船的,他们随时可以登舰退到山海关以北的广宁、宁远和锦州堵咱们的去路,难不成我们还要一座城一座城打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什么时候才能回辽东?别忘记了,明狗的大军还回在后面追击,到时候,咱们被两面夹击在辽西,又该如何自处?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只能走古北口、青山岭和墙子口,绕道蒙古回辽东,也只有走这边才稳妥。”

皇太后捏手帕的手指又紧了紧,神色带着惊慌:“睿亲王,你是我建州少有的智者,既然你这么说了,看来也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了。”一想起自己一介女流只辈要翻山越岭从草原回辽东,心中不觉一紧。

从辽东来的时候,她和满清的王公贵族走的是辽西走廊,倒不觉得什么。现在要走蒙古,头顿时就大了一圈。而且,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以前清军翻越这几次关口侵略明朝,出动的是剽悍士卒,精壮男儿。这次北逃,坛坛罐罐一大堆,扶老携幼,走得动吗,一天又能走几里路?

而且,明朝北伐大军中的宁乡军、秦军、镇海军、山东军又不是傻子,会眼睁睁放他们回家吗?

最最关键的是,皇太声音大起来:“真要放弃北京,只怕……只怕八旗的王公们不肯……”

是啊,这才是最大的忧患。入关以来,在见识到汉地繁华之后,满州上层以极快的速度堕落下去。别说上层贵族,就算是普通带甲士,在满汉分城、跑马圈地之后,谁手头没有几间院子,几十亩好地,更别说家中劫掠所获的金银堆积如山,娇妻美妾莺莺燕燕一大群。而这些东西,在逃跑的时候都是不能带走的。

人都是自私的,而建州八旗与她和多尔衮的威信是建立在不但为大家获取好处的基础上。一旦没有这些好处,别人根本就不会听她的话。可以想象,撤退命令一下,这北京城中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