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还说了,得赶紧让我们给陈家生个后代。”说话间,玉竹露出委屈的表情,在耳边:“奴家17了。”软软的身子贴的紧紧的,像一团火。明朝有个事情很混蛋,有没有孩子,责任全是女人的。理由很强大,种子都下地了,没结果难道不是女人的问题么?
这种“朴实”的逻辑,无疑非常之坑爹。学医的陈燮很清楚,玉竹没怀上是很正常的,怀上了才是不正常的。正在为这个问题头疼的时候,小手热热的握住小陈,软软的声音在耳边呢喃:“老爷,就给奴家一个念想吧?”
太阳都晒屁股了,玉竹才从床上起来,在院子里大摇大摆的晒床单。红色的印子异常醒目,遭致雨荨不满的冷哼。陈老爷难得在家休息一天,雨荨找来的时候,陈燮早有思想准备,淡淡道:“我已经安排好了,就当我对不住你们两位,连个仪式都没有。”
听到在话,雨荨脸上泛出神采,喜悠悠的过来低声道:“老爷,不委屈。哪家纳妾,不是一顶小轿子从后门抬进去。您能给家里下人吃酒,就是天大的恩情了。”
这时候玉竹也来了,刚才在门口听的清楚,眼泪吧嗒吧嗒的掉。过来哽咽道:“老爷,奴家不委屈。”这就算是熬出头了,之前终究是一个丫鬟身份,陈燮给了名分,就可以不用梳着丫鬟的头,今晚上就能盘个发髻。
“都回房间去吧,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老爷早就安排好了,等着晚上喝喜酒。”陈燮一番话,说的两人满面喜色的回去。后代的问题,陈燮终究是要面对的。在明朝,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死活没有看上的女人作为大房的时候,陈燮就只好先搁置婚姻问题,先解决后代的问题的。
张家庄突然热闹了起来,陈家的下人都兴高采烈的。老爷纳妾,一炮双响,每个下人赏银一两,都有喜酒吃,而且是一天两顿。集市里的屠夫把杀好的猪、羊送来,家里就忙活开了。陈燮发了话,一个外客都不见,就家里人高兴高兴。
第一百七十四章 造船是必须的
盘上代表成人的发髻,插上簪子对着镜子一番审视,站起来走两步,衣柜镜子里看见发簪吊坠摇曳,这才满意的走出房间。伺候的丫鬟叫一声:“姨娘早!”玉竹脸上的笑容更甚。
前院后院的走一趟,一片“顾姨娘早”的问候声中,满意的回到后院。太阳已经爬高了,对面院子里的那个对头还没起来,玉竹悻悻的哼了一声,昂着下巴回了房间。忙呢,事情很多,都要做好咯,老爷挣下的这份家当可不小,该自己管的这一份,得看好咯。回头别让对面院子里那个狐狸精比下去。
古管事带着四个小丫鬟进来,年岁都不大,十二三岁顶了天。规矩的站了一派,老古站在台阶下,赔着笑道:“顾姨娘,这四个丫鬟您要是看中了都留下,看不中我在去人牙子那换去。这几个丫鬟,都是按照您的意思挑选的,从济南运来的,个个都识字,好人家的出身。”
玉竹昂着下巴,故作沉稳的点点头,走到一排丫鬟面前道:“都把头抬起来。”
四个丫鬟抬起头,怯怯的不敢正视。这个稚嫩的脸上,仿佛看见了当年自己被老爹送到人牙子的手里,玉竹揉了揉眼睛,叹息道:“都留下吧。这才多大,就叫爹妈买了,作孽啊!”
几个丫鬟长的都不错,小小年纪美人坯子都出来了,不过玉竹不担心这个。老爷跟前得宠的,都是能做事的。长相这个东西,未必能吃的开。再说年纪小,就老爷那个胃口,怕是看她们不上。想起这个,玉竹都觉得新鲜,谁家老爷不是专拿小的嫩的下嘴?陈老爷正好掉个个,专挑熟的吃。
“她们算是运气,老爷是个菩萨心肠,顾姨娘也是个心善的。这年景越来越坏了,登州地面还是好的,听说济南那边,五两银子就能买一个七八岁的丫头。”
半个时辰后,雨荨起来了,坐在院子里欣赏一幅床单画。心情很好,就是身上软软的半点力气都没有,嗓子有点沙哑了,昨晚上是不是叫的太狠了?想到这就脸红,难怪英娘那个狐狸精,没事总往庄子里跑。要不,跟玉竹和解了?势单力孤的,怕是争不过英娘和她手底下的几个狐媚子。
一早起来就没看见老爷,觉得差不多散架子的雨荨挣扎着起来,出了院子叫个人问了问,说是一道早的奇山那边来了个报信的,请老爷去看啥作坊。
道路修好了,两匹马拉着四轮马车跑的就快,哗哗哗的轮子声,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奇山所的海边上。这里有一个军营,半个月之前最后竣工。原先的卫所,陈燮也看不上。干脆就自己盖一个新兵营,左右要的是土地和这个位子。那些百户总旗什么的,只要按照指令种高产粮食就行,管他们的死活还管不过来。
红砖的围墙有一丈高,工程不小,多亏了那些辽东流民,每天管三顿饭吃,就能下力气干活,工钱都不带要的。码头也差不多成型了,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小型的码头,七八条小船巡哨用的。码头边上船坞已经立起来了,守备张彪带着他的部下们,站在营门之外迎接。
从马车上下来,看着一帮手下立正敬礼,陈燮颇为满意的点点头。军营重地,任何车驾都得停下,规矩是陈燮自己定的,自然是要带头遵守,马车开进军营像什么话?
“辛苦了,威海卫和宁海州那边,没有给你找麻烦吧?”陈燮这个问题是针对张彪一次也没抱怨而来的,按说这些地方的老爷们,可都没那么好打交道。不敢找陈燮的麻烦,还不敢找张彪的麻烦?
“回长官老爷,威海卫那边来过一个指挥使,转了一圈就回去了,带走了不少土豆番薯的种子。宁海州那边,人影子也没见着一个。倒是去了原来的卫所处,收了夏税。地面上原来倒是有些青皮混混来捣烂,这不,都在码头上扛活呢。”
这个答案,陈燮很满意。陈老爷的兵,不管走到哪,都不能吃亏。这是陈燮再三强调的。
沿着水泥路,穿过军营,往前走了一截,跟在身后的刘庆指着海面的高台道:“东家,那就是船坞,一条新船已经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