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2 / 2)

陈燮更关心的问题是,那些工匠和年轻的学徒们,有没有掌握铁范铸炮这门技术。不过就算没掌握也问题不大,有那么详细的步骤记录和数据,很容易就能学会。

孙元化没有立刻继续他的铸炮之旅,而是回登州城内去了。昨天回去才发现,好多公文没处理。作为一名巡抚,如此的不务正业,热衷于铸炮筑城,跟天启皇帝热衷木匠活有的比。孙元化要回去处理公文,陈燮总算是轻松下来了,不用陪着领导瞎逛浪费时间。

送走孙元化,陈燮掉头就回到铁厂,把几个主要的工匠都叫来,询问一番细节,这才算放心。孙元化其实在现场也就是在指导,真正做事的还是那些工匠。陈燮交代这些工匠,不要告诉孙元化,私下里多做几个铁范出来。而且还要试制口径更大的12磅炮,样品都是现成的。这些工匠表示,另外找地方悄悄的弄,保证不会给孙元化发现。

时间进入五月,冬小麦的收获季节又到了。今年的胶东半岛,虽然也有点干旱,但没有太严重。登州治下的几个县,粮食减产是必然的,但是因为用了陈燮的种子,应该减产的小麦,居然亩产能保持在三百五十斤左右。比起往年的风调雨顺的年景,灾年反而增产了。这一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传遍了整个登莱治下,甚至还传到济南去了。

登州附近的农户、地主们,则显得非常的淡定。去年就知道这个种子的产量了,今年是理所应当的。尤其是陈燮名下的土地,产量更高。陈老爷教大家怎么堆肥,还给大家打井,采用了新的灌溉技术,这点旱情一点影响都没有。

家家户户兴高采烈的收割下来,算了一下结果,小麦平均亩产五百斤出头。就这样,陈燮还是不满意的摇头。夏收结束后,六月底在家里的夏收会议上,非常无奈的对家里人表示:“产量还是低了,没有化肥就是不行啊。”

正在计算多少粮食入库的玉竹,突然捂着胸口出了门,趴在地上哇哇的吐。惊的跟在玉竹身边学习的小萱忙不迭的过去拍后背顺气。陈燮见状面露疑惑,随即略带惊喜道:“去请刘大夫来,中医的滑脉很准。”

刘高鸣趁着天黑前到的张家庄,脸上喜忧参半的玉竹,紧张的伸出手让他把脉。刘高鸣习惯性的捻着胡子,眯着眼睛诊脉。完事后,刘高鸣站起,郑重的向陈燮拱手道:“恭喜东家,顾姨娘的脉象很清楚,是喜脉!”

听到这话,玉竹眼睛一亮,随即身子一软,眼泪下来了。

陈燮一直有一个担心,这个时空旅行会影响他的生育能力。现在看来这个事情纯属多余的担心,兴奋的手一挥道:“好!好!好!看赏,重赏!”

这个时代,有没有后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陈老爷播种那么久,总算是有了动静。这说明只要多开几块地,就能保证后代的延续。至于女人嘛,大明朝一个女娃才几个银子?

第一百八十六章 热热闹闹

这种事情在大明,必须要吵吵的热热闹闹的,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才有面子。

这方面陈燮没什么经验,刘庆一拍桌子,这事情交给我办了,必须好好庆贺一下。说着急急忙忙的走了,顺便给刘高鸣送回去。

好事是好事,不过同样的好事一起来,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玉竹这边刚消停,雨荨那边也捂着胸口出去了,扶着一棵树哇哇的也吐上了。屋里人面面相觑,这么久没动静,不会一来就是俩吧。刘高鸣正好在,一事不烦二主。继续号脉,没一会刘高鸣又郑重的拱手:“恭喜东家,薛姨娘也是喜脉。”

我艹,陈燮直接傻掉了!一晚上独守空房,死不了人的!

东边院子里一个山洞,西边院子了一个山头。那闹腾劲,就差扯旗竖杆子放炮了。

这个时候陈燮才发现一个事情,这两姨娘的家里亲戚,不少人都进了陈家帮衬做事。

一个管着仓库和后院,一个管着外面的诸多事务和前院,手底下各有一帮狗腿。

坐在当中的陈燮,看着两帮人众星捧月似的,在两侧围着两个姨娘的场面,陈燮才发现依靠自己吃饭的人有多少。一个家族已经悄然成型了。陈燮不动声色的信步回了自己的卧室,端起茶杯想喝茶,还没人给伺候着,很不习惯的时候感慨,老子已经如此堕落。

自己动手准备找茶杯茶叶泡茶的时候,两个女人都出现了,各自身后跟着四个丫鬟。陈燮正好看见这俩在院子里让丫鬟等着的场面,回到椅子上坐下,手里捧着一本资料,装模作样的看。两女进来,陈燮才轻轻的抬了一下眼皮,两女齐齐道了万福,稍长一些的玉竹道:“老爷,妾等有了身子,您身边也不能没伺候的人。外头几个丫鬟,您看上了就留下伺候。”

陈燮睨了一眼这俩,淡淡道:“别人伺候,本老爷不习惯。算了,随便留下两个做点杂活就行,你们身子不便,今天开始,我一个人睡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