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娘追问一句:“这些后生,可曾娶亲?”陈燮笑道:“最大的不过十七八岁,一直都在历练,也没见他们提过要娶亲的事情。怎么,你想来做这个媒人不成?”
应娘正色道:“老爷,抓紧给这些出来跟着做事后生娶亲吧,等媳妇都怀上了肚子再派出去。”
这些后生的来历很杂,共同点是身家清白,或者来路分明的孤儿。陈燮很早就在做这个准备,学堂里学习三年下来,算数好的,身家清白的,选出来进行专门的培训。这些人又一个特点,就是从小就上陈氏洗脑法。吃的穿的,学的本事,都是陈老爷给的。实际上整个张家庄学堂,每天都有人跟那些孩子说,你能在这里学本事,能吃上饱饭,而不是像别的孩子那样去干活还得挨饿,都是陈老爷给的。
这些孩子的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家在登州,父母兄弟也在,媳妇也娶了,回头出去待遇能跟上,用起来自然是放心的。
“应娘,你听好了,指望一个人绝对无条件的忠诚是不现实的。首先,自身必须足够强大,这才是忠诚的基础,其次是一个完善严密的制度,最后是在制度下的互相监督。”
应娘万福道:“奴家受教了!”
陈燮道:“这是放准天下的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要是烂泥扶不上墙,别人跟着你干看不到希望,自然会生出别的心思来。你要是足够强大,就算是心里有想法,也会受震慑。完善严密的制度,则是避免犯错几率的保证,相互监督则又是一层保证。”
应娘再次表示受教,这才道:“锦衣卫的沈千户来了,带来一个消息,陛下派了个叫吴直的内监出来,先去东江镇巡视,再转登州。到了登州,怕是不走了,留下做个监军。”
听到这个消息,陈燮也有点头疼,太监这种生物很讨厌,性情古怪,很难伺候。尤其一些好大喜功的,为了给皇帝拍马屁,什么过分的事情都敢做。
第二百一十章 贿赂皇帝
也只好写一封信,让人送到京师给莫泰,让他多往曹化淳处走动走动,以曹化淳的聪明,不难知道自己的意思。拿来执笔,陈燮动手写信,先表扬一番莫泰工作上的进步,然后再点出周延儒那边先忍着,温体仁处要多下力气。最后还交代了一件事情,又多写了一封信。具体内容,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陈燮自己和看信的人知道。写完奉上,两头涂了火漆,用印。
完事陈燮把两封信递给应娘道:“婉玉年后去钱铺跟着学习学习,先熟悉一下情况吧。”
应娘点点头,出来时脸上落了一滴雪珠子,很快便化了。回头道:“老爷,要下雪了。”
陈燮道:“今夜不走了便是。”应娘这才喜滋滋的去了。
正月里的时间过的很快,对于某些人来说,则是煎熬,户部尚书候徇便是如此。兵部把叙功文书上呈,内阁票拟的效率意外的高。自上而下,登莱方面孙元化位置不动,陈燮越级荣升登莱总兵,东江镇意外的也留了下来,黄龙位置不变。张可大真的去了山东做总兵,算是意外之喜,至少今后不要被陈燮这个家伙压的死死的。副将张焘被锦衣卫拿下问罪,耿忠明吓尿了,好在没有说要拿他的意思,回莱州当他的游击,东江军留下一千五百余人驻守莱州,其余裁撤。
山东方面,巡抚余大成被锁拿问罪,山东巡按王道成革职。
崇祯处于尽快平息事端的心思出发,很快便让内廷披红用印。但是涉及赏银的部分,崇祯很头疼,陈燮所部这一批的赏银有五万两之多,崇祯特意把候徇叫来问一下。
候徇见了崇祯,躬身请安,崇祯迫不及待便问:“爱卿,陈燮所部赏银,可有着落?”
候徇很直接的表示:“回陛下,户部到时有五万两银子,但也就剩下这些银子了。”
总的来说,候徇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还是比较能干的。崇祯也很欣赏他,不是他尽力筹措,各地军饷都发不下去。现在他说就五万两银子,京官的俸禄都不够。
唯一的法子就是让崇祯拨内库的银子,问题崇祯也穷鬼一个。
“看来也只能委屈陈思华了!”崇祯无奈的做了决定,赏银就不提了。等候徇出去了,崇祯对王承恩道:“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奏报上说,陈思华喜欢各朝代的古董。朕没记错吧?”
王承恩道:“万岁爷没记错,上一次给他四个杯子,他都欢喜的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