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找到旅馆,这几位出去了,留下话让他们明天一早过去便离开了。四人黄昏前回到旅馆,从掌柜处获悉消息后,意外的没有过于激动,反倒是安静的坐下来,面带思索。
“我们都得好好想一想,见到陈思华,该说点什么?”方以智这个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孙临便反问:“为何不是陈大人?我以为就算将来有一天成了两榜进士,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我们与陈大人的差距何止万里?”
方以智眉头一皱,对着妹夫便不客气的开口道:“你我都是秀才的出身,有功名在身。陈思华贵为总兵不假,但是就出身而言,不过是一个监生。这个跟治国之道有何关联?”
年龄大一些的夏允彝立刻开口,打断了孙临准备反驳的话道:“都不要争了,没有意义。大家都回各自的房间去,仔细想想,明天该怎么面对陈总兵。”
大明给了读书人太多的地位,直接导致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尽管他们走知道,明天还这样,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但是大家还是在心里有各自的想法,出身不错的方以智,还是不会改变他的观点。一个再怎么成功的武将,都比不了两榜进士的吸引力。同样是在登州呆了同样时间,每个人心里的定位都不一样。夏允彝想的是,如果我在他手下做事,我能做到什么地步?徐孚远则在想,陈总兵是靠的什么方式,打败了后金。孙临则比较干脆的想,我要留下来,给陈大人做事。
太阳再次升起,新的一天来临了。四位读书人,在楼下汇聚后,享用旅馆的免费早点时,韩山出现了。报上来意后,四人很快吃好,各自的书童丢下,跟着韩山出门,上了等在门口的马车。塔塔塔的马蹄声,一阵一阵的敲打在心头的时候,四个人的心思都有不同的感触。
一身长衫的陈燮,站在侧门口,看着马车过来,打开车门下来的四个人站在面前时,陈燮拱手笑道:“我就是陈燮,四位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能够看见陈燮站在门口迎接,这四位的内心想法还是不太一样。方以智顶多认为,陈燮不是传说中的轻慢之人。孙临和夏允彝则认为这一举动是礼贤下士。徐孚远的心思,全在兵法上面,别的没多想。
进了大门,步入会客厅,等丫鬟送了茶水下去后,陈燮笑道:“四位朋友,有何见教?”
第三百三十九章 碰撞
“既然以朋友相称,在下就不客气了。思华兄,登州市面繁华,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走遍大明,从未见到过这等所在。在下颇为好奇,登州治下为何不同于大明别处?思来想去,在下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特请思华兄教我。”
方以智上来就摆出一个平等的姿态,这还算是收敛的。毕竟陈燮有监生的名头,因为是御赐的,比起货真价实的秀才,还是有所不如。
陈燮多少有点惊讶的看着这个年轻人,说他虚心求学吧,看看他的表情和指点江山的气度,似乎又不相符合。想了想,陈燮给了一个让人方以智有点难受的答案:“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我就算告诉你,你也未必会明白。这样吧,你真的想弄明白这个事情,就留在登州,呆上一年半载的,以你的聪明才智,大概能搞清楚。”
本打算跟陈燮好好探讨一番的方以智,一头撞上了棉花堆。准备了一晚上的问题,一个都用不上。陈燮似乎不打算跟他较劲,这让他想发力都无从谈起。
就在方以智有点尴尬的时候,徐孚远笑着拱手道:“久闻登州镇陈总兵乃兵法大家,在下喜好兵法,特请教陈总兵,登州营如何练兵,陈总兵学的又是哪家的兵法?”
这个问题,陈燮也觉得很蛋疼。什么叫哪家的兵法?想了想,陈燮还是决定坦诚相待,很认真的对他讲:“徐先生,陈某没有学过兵法,所谓练兵之道,其实一点都不复杂。登州营练兵,说穿了很简单,粮饷充足,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如果非要拿大明别的军镇比较,陈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比较。我这么说,徐先生能明白么?”
徐孚远也哑火了,对啊,登州营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朝廷的银子,严格意义上这是一支私兵。不过徐孚远很快就想明白了一个事情,大明其他军镇,不也都是私兵么?可是,他就是没法跟陈燮去提这个事情,大明军事上的弊端,徐孚远心里很清楚。站在一个读书人的立场,当着陈燮的面,总不能问人家,为何不把登州营交给文官去指挥吧?
之前的这两位,说穿了心里对陈燮还是不服气。觉得自己要是有那么多银子,也能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他们觉得陈燮的登州营有作弊的嫌疑,这点倒是想的没错。问题是,就算他们有那么多银子,真的能练出一支同样的登州营么?这就是眼高手低的问题了。
方以智缓了一阵之后,再次抢夺了话语权,不等别人开口便道:“思华兄,你以为大明现今的问题,主要是什么?”陈燮看他有点激动的样子,心里暗暗叹息。就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桐城方以智也就是那样了。指望大明的文人能摆脱时代的桎梏,穿透历史的迷雾去看的更远,真是不要做梦了。就算是一直没有开口的夏允彝,在批评东林和复社“无一实策”的时候,心里何尝想好了实策呢?
陈燮看着方以智,似笑非笑的点点头,稍稍思索便道:“这个问题,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又何必来问我?”方以智被这个回答气到了,腾的站起道:“在下诚心求教,何以思华兄推三阻四,避而不谈?”
陈燮不动声色的看着他,沉声道:“方先生,何必激动呢?你心里的想法,不外是当今天子被奸相蒙蔽,大明朝只要君主信赖任用君子,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治理国家,整顿乱局,真的是仅仅依靠亲君子远小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么?正是因为你心里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所以我才不想跟你就治国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你我之前认识差距太大,没法子谈到一起去。既然不能谈到一起,又何必多费口舌呢?有这个时间斗嘴,不如去想一想,我该怎么做,才能一点一滴的改变大明面临的困境。高谈阔论,谁都能做到,埋头做事,能有几人?我这么说,不知道方先生是否么满意?”
“子曰:……”方以智还要说,陈燮笑着摆手道:“打住,打住,别跟我说这些。我读书少,听不进去。”这真是实话,问题方以智不是这么想的,还以为陈燮是看不上他,不屑跟他争辩。当即气的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不说话了。
一直没说上话的孙临,总算抓住了话头:“陈大人,在下想留在登州做点事情。刚才您说了,埋头做事,能有几人?孙某不才,愿做其一。”
咦?没想到这四个人里头,还出了这么一个人物。陈燮来了兴致,诚恳的看着孙临笑道:“孙先生,你觉得你能做什么事情呢?你又想做点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