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轴的大明,彻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陈燮离开那个时间点的大明之后,张广德接任了内阁总理一职。英国被彻底的打残了,皇室宣布投降之后,在丧权辱国的《伦敦合约》上签字。大明在伦敦划了一块地方做租借,并且驻军泰晤士河口。这个合约,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但是没法子,英国只能接受。
在随后的历史中,大明北美属地没有独立,但是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大明太大了,行政上很难达到高效率怎么办?于是有人把海外联盟这个概念拿出来,改头换面之后抛出来。在国会上,美洲代表提出,建立一个大明帝国联盟。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海外的属地,都可以作为自治州,属于大明帝国联盟的一部门。这个独立,只的是政治经济上的独立,而不是军事上的独立。这些大大小小的联邦不能有军队,只有警察。
因为陈璞的关系,这个建议在国会被提出后,经过艰难的斗争,最终在陈璞宣布退休之后的第三十五次提案时被通过。这个时候能通过的原因只有一个,老家伙都没了。美洲的联邦自治州多达五十四个,在提案被通过之后,确立了自己的立法权利和行政权利。也就是说,这些联邦州的法律和行政机构的产生,都是他们自己做主。在税收上,则是七三分账,自治州拿七成,帝国财政部拿三成。提案能通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明太大了。大明帝国联盟在美洲的领土,包括了陈燮原来时空的整个美帝,还有墨西哥,巴西,加拿大。
大明帝国联盟其他的自治州还有原来时空印度的一百零八个自治州,本来是一千多个土王,后来不断的兼并,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还有爪哇州、吕宋州、澳洲、夏威夷州、安南州等十八自治州,有趣的是东瀛和朝鲜,当初别人搞自治,这两个州则坚决反对。甚至在国会上,东瀛的代表拿出刀子要剖腹,谁要把东瀛变成自治州,就死给你看。朝鲜省的代表玩的更绝,直接往身上倒汽油,高呼:“朝鲜省宁死不自治!”
意外的是,民意调查的时候,两个省的民意都显示,谁要自治就是国贼,人人得而诛之。反倒是西部的一些省份提出了所谓的自治,遭到了大明内阁的坚决镇压。搞什么搞,你们距离俄罗斯辣么近,自治了国家还怎么统一指挥资源?
闹了一百多年,那些想自治的省份都没能得逞,大明内阁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很坚决,铁腕镇压,打开杀戒。某次镇压行动中,一口气杀了三百多万人不说,还规定当地人出门的时候,不许三个人以上,发现士兵就可以开枪击毙。高压政策持续了近百年才解锁,现在当地也没人闹腾这个事情了。
欧洲方面,法国紧紧的抱着大明的老大,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欧洲老大。随后的法国政府,吞并了现在的意大利,搞了一个大法国出来。1770年,第一次反法同盟成立,普鲁士、奥匈帝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俄罗斯加入其中,对法国作战。
没有独裁者的法国军队,不出意外的战败了。关键时刻,大明介入调停,并且开来了舰队。反法联盟只能捏着鼻子忍下了,开始了卧薪尝胆的发展过程。
俄罗斯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果然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过这一次敢惦记君士坦丁堡了,而是转向了土耳其的其他方向。两国之间果然是“情深意重”,先后又爆发了十一次战争,大有不打的人死骨头烂不罢休的意思。
1801年,大明内阁宣布,从友邦土耳其撤军,随后俄土战争又一次爆发。随着大明因为军费开支巨大,陆续的收缩海外力量。1839年,法国因为非洲殖民地的争夺与大明龌龊,再次背信弃义,加入了欧洲联盟。18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次土耳其加入了大明的阵营与欧洲作战,大明帝国的海军吊打全世界,一年之后,英国首先抗不住,宣布投降。战争在随后还陆续进行了两年,欧洲各国最终陆续宣布投降。大明帝国在获得胜利之后,并没有过分的逼迫各国,反倒是做出了一些让步。
造成这个结果不是因为大明改吃素了,而是因为内阁的政治斗争和财政压力巨大的结果。因为战争,大明帝国的各种福利全面降低,民怨颇深。还是因为这一次战争,大明帝国联盟出现了财政赤字。
在这一次战争中,俄罗斯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果然成为了大明在陆地上最强劲的对手。为什么会这样,具体原因就是因为俄土战争期间,土耳其得到了大明的军事援助后,多次在战场上狠狠的收拾了俄罗斯。由此,俄罗斯被强烈刺激之后,就算没有了彼得大帝,也加快了起体制改革,革新派没有所谓的十二月党的惨剧,而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189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一次世界大战打了整整六年。战争的结果,大明再次教训了全世界,告诉它们谁才是世界的老大。不过这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明出现了一个长期的衰退期。由此,内阁进行了对外政策的调整,次第放弃了大明在海外的租界。在非洲的殖民地问题上,对欧洲也进行了一些小小的让步。
但现实告诉大明内阁,让步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矛盾因为让步,顶多是暂时不会激化,不是永远不会激化。1930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一次世界大战,大明没有了之前的两次强大。不是因为军事和经济问题,而是因为内部的斗争的缘故。
大战的战场主要集中在非洲、西亚、明俄边界。大明的衰退,体现在军事上,长期的太平年景,造成了军队的堕落。明俄战场节节败退,非洲战场甚至挤压在埃及,只有海军依旧强大,跟整个世界的海军打的不分上下。
第九百一十四章 时间轴(三)
第三次世界大战有点类似陈燮原来时空的二战,大明因为内部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打下来,斗志不如以前了。虽然还是世界老大,态度上没有以前那么强硬了。而欧洲各国则不一样,一直在努力发展,力求雪耻。
在战术上同样发生了变化,新生力量德国为首,法国、俄罗斯、英国为辅助,其他欧洲国家凑在一起与大明作战。欧洲国家采用装甲突击战术,在陈燮看来就是二战德国战术的翻版。而大明作为一个老朽帝国,在战术上比较保守,依旧沉浸在过去的经验和辉煌中。
世界大战爆发的头一年,大明在非洲吃尽了苦头,连续丢掉了北非大片的领地。如果不是地中海舰队足够强大,还有苏伊士运河的存在,埃及都守不住。在明俄战场,大明构筑的坚固防线,在俄、德联军的机械化突击面前一溃千里。北面不得不退守海参崴,西边丢掉了半个中亚,高加速战区,则退到了土耳其境内。
眼看大明就要遭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关键时刻,大明内阁剧烈动荡。陈燮的后人,第八代玄孙陈灏闪亮登场,前任内阁引咎辞职的后,陈灏临危受命,组成了新内阁。总理大明内阁之后,陈灏下令全国进入战争体制。在此之前的大明,就算是打的那么惨,也一直没有进入战争体制。具体原因还是利益在作祟,大明内部的财团和世家,成为了大明的毒瘤。为了一家之利益,这些人背地里做了不少卖国的事情。
进入战争体制之后,陈燮发起了一场全联盟范围内的风暴,针对那些出卖过大明利益的财团和世家,搞了一次大清洗。明明在进行世界大战,居然还搞这个,当时的人很不理解。但是事后证明陈灏是正确的,攘外必先安内。一场大清洗持续了一年多,与此同时,大明的完善的动员体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陈灏一面要求前线维持现有战局,一面组建新的机械化部队。强大的工业体系,进入战争体制半年后,大明再一次迸发出全球震撼的战争潜力。
海军方面,同时放下龙骨的航母就是十六艘,坦克年产量达到四万辆,飞机年产量六万架。陈燮的后人们在这次大战中再次成为大明帝国联盟的中流砥柱。大明军工的产量,一半以上都来自各地的陈氏后人旗下的产业。
号称大明第一家族的陈氏,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不但作为军工生产的主力,在战场上,有名有姓战死的后人,多达五百三十八人。令陈燮欣慰的是,这些后人在战场上的英勇,再次唤起了人们对陈相怀念。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飞鹰军团司令陈霄,指挥十万飞鹰猛士,在明俄战场发起反击的时候,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划开了俄德联军最坚固的防线。并且在随后的八年内,飞鹰军团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第一个冲进了莫斯科。而陈霄本人,则因为过度劳累,在战争结束前的一个月,病逝在最后的战场上。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间长达整整八年,大明三军总人数在巅峰时期达到了六千万。漫长的世界大战,最终没有赢家。1938年8月,大明帝国率先爆炸了第一颗蘑菇弹,仅仅三天之后,德国、法国、俄罗斯,联合爆炸了蘑菇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