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1 / 2)

贡举和生徒虽然都参加考试,但因生徒属于特权阶级,所以考起来更简单些,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他们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在京畿地区,附近州县都设有四门学,因为那里高官多,各家子弟们凑到一块,也就能凑出个学馆出来,这和咸同书院这种民办的书院性质可不一样。

但徐州却没那么多高官,所以暂时没有设四门学,但没有归没有,生徒的名额却是有的。不多,只有一个名额,就是刺史大人的,因为整个徐州有资格让自家子弟成为生徒,并直接进尚书省报备的,也只有他一个人。

王有财听罢,大吃一惊,他从来也没听过生徒的名字,他一直以为科考是非常公平的,从来也没想到过,原来这种事情也能走捷径!

他道:“这这,这不太容易吧!听邱公子这么说,那个生徒的名额是留给刺史大人自己儿子的,哪有可能让给我家平安!”

邱问普一笑,手按胡须,道:“此事就交于老夫,你们不必过多担忧,老夫担保明年科考,平安可以顺利参加!”

杨氏忽道:“那得花多少钱啊,要不要给刺史大人送点儿什么?哎呀,那可是大官啊,比旅率大上好几品呢吧!”她想起放马庄的事来了,王家无权无势,遇到一个旅率就差点父子两个一起回不来,现在遇上刺史大人,那那……那她实在想不出什么了!

邱亭轩脸上肌肉抽动,旅率?那是最低级的小小武官,和刺史完全没有可比性,还差好几品?开什么玩笑,你知道朝廷的品级是怎么定的吗?这乡下女人,真是什么都不懂!

王有财瞪了妻子一眼,平常总吹你们杨家如何如何,现在只一句话,你就说错了,让人家笑话了吧!他冲邱问普道:“邱山主,这人情太大了,我们还不起啊!”

邱问普哈哈大笑,摇头道:“还得起,还得起。平安前途无量,日后还要靠他多多扶持我家轩儿呢!”对于他来讲,送人情嘛,要么不送,要送就送大的,否则他堂堂咸同山主,跑到乡下来干嘛,真当他闲得没事做吗!

如果王平安只通医术,那邱问普是不会亲自来到这里,送个大大的人情给他的。关键在于邱亭轩把那天发生的事和他说了,邱问普发现王平安很会为人处世,这种人只要得了机会,平步青云是肯定的。如此一来,提前烧冷灶就很有必要了。

王平安日后没什么发展便也罢了,可一旦发达,那时世人必会说此人曾在咸同书院借读过,虽没有拜过邱山主为师,而邱山主却当他是自家子侄一般,大力相助,王平安能有今日,全因他邱山主一手栽培。

当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王平安以后落了难,他也可以迅速撇清,我可没收过他当弟子,他在我书院里不过是借读罢了,往事不必再提,和我完全没有关系!

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邱问普人老成精,做事之前,方方面面全都想到了,虽然并没想把王平安怎么样,但做事之前,还是先算计一番,先确保自己没有损失,再保证自己能有所收获。

王平安长长舒了口气,道:“邱老先生一诺千金,既然许诺了晚辈,自然定会做到,晚辈这里先行谢过了!”

第六十章 人与人,最怕比

邱问普点头微笑,轻抚胡须,用眼角余光扫了自己儿子一眼,正巧邱亭轩也在看他,父子俩都是嘴角上扬,心照不宣!

人情怎么走的,关系网怎么形成的?人情就这么卖的,关系就是这么拉近的!这件事他们做起来十拿九稳,可王平安却需要用一辈子来还他们这个人情,以后不管大事小情,只要咸同书院的弟子出了状况,找到王平安,王平安就得给他们解决,否则就是忘恩负义,而王平安当真有了难处,他们却可以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了!

有些话是不可能说出来的,实际上,刺史手中的生徒名额,是人家根本不会用的,徐州刺史年仅四十,却已做到如此高官,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徐州刺史是政坛里的当红炸子鸡,他的儿子想要当官,直接就能当,光靠荫庇就足够了,哪里还用得着进考场!

所以生徒的名额虽只有一个,但却是从来不会用到的。邱问普去求,据他估计,刺史定会卖面子,把名额给他,所以这事他十拿九稳,定可做到!

当然,这话就不能告诉王家三口了,否则这个大人情岂不是不值钱了!

王有财额头上的汗冒出来了,道:“邱山主,我虽在徐州过了一辈子,却从来没见过刺史大人一面,就算是他出府,我也只是在远处望上一眼,还只能看到他的车,看不见他的人。求他办事,该当送多少礼物,还请邱山主说明,我们好提前做准备啊!”

邱问普摆了摆手,笑道:“一切均交给老夫处理,王公尽可放心,礼物二字休要再提,难道你信不过老夫吗?”

“信得过,信得过!”王有财一时之间想不出该说什么才好,憋了半天,忽然叫道:“管家,管家,快快准备酒宴,好生款待邱山主和邱公子!”

王平安却不象父亲这样患得患失,邱问普这招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感觉挺高深,一般人用不出如此手段,可在现代,这招都被人用烂了!不过是看中一个人有潜力,从而提前投资罢了,而且他敢断定,那个生徒名额看起来比贡举名额重要,但事实上应该更加好得到,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一般人谁敢跑去和刺史说这事,不怕被削上一顿么?邱问普既然敢提前说,那就代表他一定做得到,而且做起来很轻松!